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794759

CAN总线的OSI模型

我们在介绍总线的内部框架的时候,经常用到OSI的7层通信模型,通过这个OSI模型,可以详细的了解通信协议背后的机制。

CAN OSI model

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简称CAN)在技术术语中主要由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组成。

在7层OSI模型的背景下,CAN代表了两个最低的层次,如下图所示:

对于高速CAN,ISO 11898-1描述了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而ISO 11898-2描述了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物理层

Physical layer (ISO 11898-2)

CAN总线的物理层定义了电缆类型、电信号水平、节点要求、电缆阻抗等。例如,物理层规定了以下内容:

  • 波特率:节点必须通过双线总线连接,波特率可达1 Mbit/s(经典CAN)或8 Mbit/s(CAN FD)
  • 电缆长度:最大CAN电缆长度应在500米(125 kbit/s)到40米(1 Mbit/s)之间
  • 终端电阻:CAN总线必须在总线的两端使用120欧姆的终端电阻进行终止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layer(ISO 11898-1)

CAN总线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例如CAN帧格式、错误处理、数据传输,并帮助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例如,数据链路层规定了:

  • 帧格式:四种类型(数据帧、远程帧、错误帧、过载帧)和11位/29位标识符
  • 错误处理:检测/处理CAN错误的方法包括CRC、确认时隙、错误计数器等
  • 仲裁:非破坏性的逐位仲裁有助于管理CAN总线访问,并通过基于ID的优先级避免冲突。

关于CAN Bus的详细内容(Standard CAN 及 Extended CAN)我们下期接着说明,敬请关注!

参考链接:

  1. .pdf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原始发表:2024-10-2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 删除终端管理连接模型数据

本文标签: CAN总线的OSI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