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1794759
有没有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学习方法?
恒变 ,一夜好眠。the past is already written … 句读先生、泱泱、上官 等人赞同 来答一下。(收藏的人比点赞的人多3倍是怎么回事……) 欲罢不能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情绪和专注力。我主要讲一下关于学习节奏的控制。 很多人学习能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是学习心态有些薄弱,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常常学了一整天,看了下自己记录的真正学习的时间,不过才4个小时,奇怪时间都去哪里了,明明觉得自己在图书馆坐了一整天啊。带着满满的焦虑感和负罪感回到宿舍,逼着自己再学习,学得脑子都疼了。学不过3天就瘫了,陷入一个极度萎靡的状态。要么就说没完成的任务推到明天,结果明天也没做…… 改变这个状态其实很简单。真的非常简单,很多人都知道的方法,但真正能很好实行的人没几个。 要维持一个好的学习心态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如何选择学习时间? 首先要明确,你的大块空档时间其实没有想象中的多。有的时候你空出一整天的时间准备去学习,在时间线上貌似这24个小时里16个小时都是可用的。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会有很多打断你的事。在一天早晨规划好时间,看哪些时间段是确实有事的,事件和事件中间会有些小的间隔。如果这个小间隔超过20分钟,就用它来学一点点东西。因为他们夹在两件事中间,你会不得不强迫自己快速进入状态。随时带着你要用的资料,提前选好一个非常近的学习地点,在那个空档里快速开始行动。往往这些小间隔时间也不长,而且再学完之后你往往要开始事件2,疲劳感会瞬间被转移掉。像一场迅速的突袭战~不付出任何疲劳感,烧杀抢掠一堆知识~ 不要选择晚上学习。 很多人在时间的学习上喜欢选晚上。我原来也偏好晚上,因为看起来从下午7点钟吃完饭之后,我到12点至少有5个小时可用。这个时间看起来又长,又安静,脑子又清晰。事实上,错。几乎所有的人类到晚上之后精力会有所下降,会倾向于在这个时间放松和娱乐。你用它来学习,常常会有一种“啊,我好辛苦啊,都这么晚了,我还在学习,为了学习我真是牺牲了好多啊”这样的想法。会让你觉得很心累。更可怕的是要是你没按自己想象中的速度完成任务之后,你没有时间再补救自己的任务了,只能选择熬夜处理,或者推到第二天。这都不好。其次,在睡觉前大量用脑,会让你的脑袋又紧张又疲劳,会影响你的睡眠质量。小心发际线啊少年们!小心痘痘啊少女们!所以,尽量避开晚上。 2,把时间的分成几段。假设你今天打算学习6个小时。你可以早晨安排2.5个小时,下午安排2小时晚上安排1.5个小时。这样你只要保证中午12点之前学满2.5个小时就可以了,学完2.5h之后你就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而且2.5h看起来一点都不长唉~一下子心理压力就小了有木有。也没有那么痛苦嘛~ 把尽量多的任务放到早晨和中午完成,晚上只分配一点点任务,这样早晨重晚上轻的任务安排,会让你觉得早晨已经完成了任务的一大半,下午和晚上就有了一种已经领先于计划的掌控感和胜利感,让你能心态更飞扬。 3,吃饭的时候保持悠闲和放松。这个很重要!!早晨完成之后,给自己一个小时慢悠悠的把饭吃了,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吃完饭脑袋就当机了……整个人好像都傻了…因此需要再玩一会儿,睡个觉啊,刷微博啊,追剧啊都行。把精神头吊起来才行…保证把你自己的注意力从学习任务中转移开,一直想着学习的事情会就像开了一堆后台程序一样会消耗你的精力和意志力。这个是为了下午能更专注的学习所做的准备。感觉早晨学2.5h就可以连吃带玩2小时,兴奋。这算是对自己的一个奖励,会让你越来越带劲儿。 4,继续打碎时间。把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砍成不足1个小时的区间。学一个小时,就放松10分钟左右。这10分钟一定要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看点不相干的书啊,回个微信啊,聊个天啊。这个很重要,注意力如果一直维持在学习上会让你觉得自己学了很久的时间,直接导致你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诀窍就在于,维持短时间的巨大精力的爆发,然后打断。再重新下一轮1h的冲刺。 4,转换地方。不要在一个地方待太久。多给自己踩点几个作案地点。比如说早晨在图书馆待了一早晨,下午你要换去一个没人的空教室。在同一个地点停留太久会让你觉得时间过的慢。这不利于压力的减轻。 5,换材料。假设学了一个小时英语,下一个小时就学别的东西。换材料又助于你减轻对学习的厌恶感和疲劳感。维持新鲜感,刚一个小时正学到兴头上,在兴头上打断,这样结束的时间点就储存了一个兴趣盎然的心理遗留,这有助于学习成瘾。 不要总是学到吐才停手,在结束时间点上对学习的印象会通过累积被固定下来,让下次你一想到这个学科就觉得恶心。 6,在一个小时的间隔里维持专注,下个app设置一个45分钟的时间,禁止自己打开手机中不相干的娱乐app。 7,无论是中间10分钟的间隔,还是中午,下午长达一小时以上的休息时间都千万不要去学习了!!!!不学习也是伟大计划中的一部分!!要和学习一样认真严肃的执行!!不好好吃饭想学习的事,会让你情绪很紧绷的!!!你下午还想不想好好学了!!你的终极任务可是要哄骗大脑说明明也没有学很久嘛~明明好轻松的嘛~去玩,去做别的事情。一定要保证这个时间不干学习的事情……千万要及时清理疲劳的杂草呀。 到了晚上你就可以带着满满的成就感和放松的感觉磨磨唧唧的泡热水澡,泡奶茶,泡汉子了……多爽。。。 整个学习方法的核心,就是保持短时间的超级集中点,切换打断带来轻松感,空隙娱乐带来奖励感,减少体感时间的长度来减少心理压力。 有人在评论里问我说,按照我的方法一天能有几个小时在学习啊? 我只想说,不要总是很贪心的用每天的疲劳度和耗费时间长度来衡量自己学习的成果,会导致注意力和效率的降低,更加不利于长期计划的坚持和心态,实在得不偿失。不要让自己太累,不然真的会厌恶学习的,而且积累了太多的疲劳会让你一时半会根本恢复不回来陷入瘫痪。不要做一个枯坐在图书馆的雕塑,要努力通过提高效率和学习方法来压缩学习时间,不要“假装学习”“假装刻苦”,谁说学霸就一定是那个死读书的人呢? 有人说6个小时太少了,能学10+个小时才是需要技巧的。 我个人认为,能保持6小时的超级集中专注的学习已经很足够了。有人不间断的几小时几小时的学习,注意力最多最多维持3小时左右就开始衰退了,后面的几个小时只能是在毫无产出的虐待自己。再说了,10小时以上的学习是一个非常规的状态,这种状态维持不了太久的时间,而且要付出的心理和身体代价非常大,真是花样作死。生活当中不仅仅只有学习一个部分啊,题目是如何欲罢不能的轻松学习,而不是如何虐待自己自残式的学习,我说的对不对。 你可以试试:-D尝试一天看看我的方法怎么样~ 推荐3个app 可以用来记录每天的时间使用情况,谁用谁知道。 用来专注小时间。 用来打卡养成习惯。 附送一个思维导图的app 编辑于 昨天 22:01 394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7030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马冕 ,偷得浮生半日闲 曹腾飞、学霸、枝枝要天天向上 等人赞同 不定期更新 虽然我也很想告诉大家一种简洁明快的“欲罢不能的学习方法”,然而,在我看来,并没有 以下都只是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或关于学习的思考 多思多行,提出你自己的方法吧 最新更新:20160511 每次我折腾电脑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个莫名其妙的欲罢不能的状态。 比如 搞LFS什么的,不解决就不想吃饭,不想睡觉,而且真的不会感到困哦,凌晨五点也不困哦。 你也有类似的状态吧,那么为什么会这样? ************** 启:学习成瘾 **************** 其实,欲罢不能 说白了就是一种 成瘾状态,就像网瘾,烟瘾之类的。 学习,也是可以成为形成一种成瘾状态的。 要成瘾,关键是形成正反馈,说的直白点,就是形成越学越爽,越爽越想学 的循环。 然而,由于一般的学习的成效,往往来的比较慢,不像网络、香烟一样,当场就让你爽,所以难以形成强烈的及时的正反馈。 但是,这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自我培养与训练(需要了解自己、了解 人),形成正向循环激励的。 比如,学习一项新的东西的时候,务必 务必!! 在最初的三天内,(最好是三小时、或三分钟内)让自己尝到甜头。 就像,学编程,最好三个小时内,作出个让自己感到“卧操,我怎么这么牛逼”的东西,而不必搞清楚那些原理与概念什么的。这样,最初的成就感能支撑你向前走一段时间,渡过最初的攻坚期,达到在外行看来有些牛逼的程度。然后,你就可以通过不断地在别人面前“显摆”获得成就感,支撑自己走下去。 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所需的核心技能,让自己有动力&自主&顺利地继续学习。 参考: 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的最佳方法和最快时间各是什么? - 学习 ************ 20150714 更新下这部分,关于 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BEGIN ************** 结合上面链接中的TED(《The first 20 hours-How to learn Anything. Josh Kaufman》)和其他相关的书籍 核心:“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其实就是上面的TED中的核心方法,也是“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核心。 该TED中所提到的“20小时快速入门学习方法”的四个步骤: 1. 分解、细化技能(定位自己真正需要的技能,避免目标泛化) 2. 学习 直到 能够自我纠正(获得能够得到“及时反馈”的能力) 3. 排除干扰(保持精神高度集中) 4. 持续学习20小时(核心在于:越过“困难边界”,克服“陌生”,达到“入门”) 而“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核心“刻意练习”的四个方面则是: 1. 只在“学习区”练习 2. 大量重复练习 3. 获得及时有效反馈 4. 保持精神高度集中 ( 不符合“刻意练习”理论要求的学习过程,即使持续十万小时也并没什么卵用) 可以看到,“20小时快速入门学习方法”是符合“刻意练习”的。 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能让你更快、更顺利地获得正向反馈激励,从而更有利于持续前进。 参考: 哪来的天才? (豆瓣) 如何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在学习区刻意练习 怎样练习一万小时 « 学而时嘻之 天才训练指南 « Page 1 « 学而时嘻之 *************************** 20150714 END ************************* 各人的价值观不同,重视的事物不同。一般而言,大家都是有虚荣心的,所以“显摆”这个途径是比较通用的。当然,如果你与众不同,你需要把学习和你所重视的价值&事物联系起来,比如:追女生、获得认可、获得财富、证明自己、报仇雪耻等等。 也就是说,要找到 动力!动力!动力! 让学习成为你 获得自己所渴望的事物的 最习惯&最顺手 的方法,就像你口渴就想喝水一样,形成“路径依赖”。 举例: 1735年,28岁的欧拉发现了新的行星轨道计算方法,用了三天时间计算一个彗星的轨道,结果导致了右眼失明。高斯的评价是“如果我用那个方法计算三天,我的两只眼睛都会瞎掉!” 摘自: 智商高低是因为思维习惯不同造成的吗? - 教育 备注:网上的名人事迹都是真的,你可以相信!呵呵 参考: 为什么嗑瓜子可以嗑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以上,看书学习却不可以? - 心理学 *************** 学习理论的实践:背单词 ************** 知友 @Jessie 问到“背单词之类的怎么短时间让自已尝到甜头?”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中提到了背单词的方法:
在背单词的时候,事实上,在做所有类似的必须记住大量信息的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由衷地把这件事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
我的一个朋友曾跟我分享他的做法:当年他终于搞明白要拿到奖学金就得获得GRE高分的时候,背单词量要求吓了一跳。他说,他用两天才说服自己这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一共要搞定20000个单词,而因此可能获得的奖学金是40000美元左右 且连续4年没有失业的可能,那么每个单词就值20元人民币,这还只不过是算了一年的收入而已。
所以,他终于明白背单词是很快乐的,他每天都强迫自己背下200个单词,每在确定记住了一个单词前面画上一个勾时,他就想象一下刚刚数过一张20元人民币的钞票。每天睡觉的时候总感觉心满意足,因为今天又赚了4000块!
上面的这种方法,应该是可行的(毕竟是李笑来大神说的) 然而,人与人情况不同,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个人认为,对于背单词,在找甜头方面不好搞,倒是可以探索下“如何减少背单词的痛苦,增加背单词的乐趣?” 或者,可否优化自己背单词的方法,使之效率更高、痛苦期减少? 或者,找个共同前进的战友吧,和你的战友一起背单词,每天相互监督,相互提问,谁输谁请吃饭,这样会好些。 比如,可以用个背单词APP,我只用过 扇贝 和 百词斩。在我看来,百词斩比较有趣,但是它的看图识词存在一定的缺陷:容易使得用户依靠印象选择熟悉的图片,而非真的掌握词的意思。它可能适合平时没事看看的人。扇贝则相对较为枯燥,适合考研等需要短时间内刷单词的人群。 背单词却不使用的,都然并卵。背单词的过程中,一定要伴有大量的阅读等,可以看英语新闻、小说之类的。可以试试 扇贝新闻。 可参考:- 大一学生,英语基础非常一般,下决心想利用空闲时间学英语,请大神指教(>_<)? - 英语学习
- 每天坚持做什么(一小时左右)可以让英语水平在一年半载内得到大幅提升? - 学习
- 如何才能坚持学英语? 每天坚持英语学习为什么还是学不好? - 学习方法
-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 自己适合哪种学习方式
-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 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
- 合理作息(无论今天的学习效果是否满意、学习目标是否达成,都要按时休息)
- 坚持运动
- 留出时间处理杂事(比如,保持个人良好形象、换洗衣物)
- 陪伴家人 等等。
这位神 叫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今年39岁。他颠覆了美国教育,成为了数学教父,让数学老师不再讲课,比尔盖茨都捧着他。他成功登上了《福布斯》杂志封面,但是他却拒绝了把成果商业化估值10亿美元!
这位神人出身不是太好,是孟加拉国到美国的移民。但他却是个天才,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四年读完了数学计算机科学,拿了两个本科学位,后来还拿了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
无意中成为数学教父
故事是这么开始的。
萨尔曼·可汗有个小侄女叫纳迪亚,2004年她在新奥尔良上七年级,数学成绩一直不好,要求可汗给她辅导。对于当时28岁的可汗来说,数学是他的强项,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专业之一就是数学。
可汗和纳迪亚不在同一个城市,可汗通过互联网教纳迪亚学数学,讲得生动有趣,概念清晰,纳迪亚的数学成绩提高神速。
很快,他的朋友就知道了,也让可汗给孩子辅导数学。经过可汗辅导的孩子,数学成绩都直线上升。
可汗想,这样辅导效率太低,不如做成视频,放到互联网上,让大家免费观看。结果回到家他就躲进衣帽间里,把自己关起来,拿摄像头开始录制视频。
他的视频非常生动,能在十分钟内把一个数学概念讲完,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他把自己关在衣帽间录制了一年的视频,从小学数学,到高中的微积分,再到大学的高等数学,统统讲了个遍,共计4800个视频。
这些视频在互联网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点击率接近5亿,共有4800万人观看。
精通计算机的Kahan还设计了一款软件,用于跟踪学习者的进度,还可以评估学习效果。
在美国,有2万多所学校,上数学课时老师已经不再讲课,让学生观看可汗的视频,老师只负责答疑。
就这样,他一个人凭借一根网线颠覆了美国的传统教育,掀起了一场革命,他已然成为数学教父。
可汗还是一名计算机极客,他写了数据挖掘程序,搭建了网站,叫汗学院。他把视频放到他的免费网站上,让孩子们像打游戏一样学习数学。
汗学院的月访问量达到了500万人次!相比之下,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程网站,月均访问量也不过150万人次。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生、高中数学教师丹·迈耶说:“如果你在美国教数学,你就不可能没听说过萨尔曼·可汗。”
拒绝10亿美元
可汗的视频获得成功后,很多风险投资机构找到他,希望注资成立公司,将视频收费,可汗可以立马成为坐拥10亿美元的富豪!
但是,他却拒绝了,他宁愿做一个中产阶级,只接受别人的捐助,也绝不收费。他说:我就是要做免费教育,一旦收费,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孩子不就看不起了吗?我想象不到我的生命中有任何一种方式,能比我现在活得更有意义。
对可汗来说,他的人生价值 = 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 他所活得的收入,这个比值越大,人生价值就越大。
2012年,可汗成功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福布斯》撰文称这是一个一万亿美元的商业机会,而当今市值最高的公司是苹果公司,也不过才7000亿美元。
比尔盖茨是狂热的粉丝
可汗成为美国数学教育的宠儿,受到许多科技领袖的热捧。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美国的数学教育有多糟,而数学水平的高低对于美国的未来又有多重要。在2011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结果中,美国的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排名全球第52位。
2011年3月,可汗在加州举行的TED大会上发表演讲。
演讲结束,全体听众起立鼓掌。比尔·盖茨还当场上台,和可汗讨论他的教学项目。
盖茨可谓是可汗最狂热的粉丝之一。他曾经花费很多时间教3个孩子数学和科学的基本概念,可孩子们总是听得懵懵懂懂。2010年初,有人向他推荐了可汗的网站。没想到,那些他怎么也解释不清的知识点,汗通过短短12分钟的视频,就让孩子融会贯通。盖茨直言,“我真有些嫉妒他”。
后来,他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到可汗,邀请可汗到微软公司面谈,并通过基金会向可汗捐款150万美元。“我认为,萨尔曼·可汗是一个尽一切所能利用技术让更多人学到知识的先锋,”盖茨说,“这是一场革命的开始。”
谷歌注资200万美元
谷歌也是汗学院的支持者。2010年9月,谷歌发起“十项目”竞赛,为5个“可能改变世界”的组织提供总额1000万美元的奖励。汗学院在众多竞争者中胜出,赢得200万美元注资。
美国最成功的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尔及其妻子安是汗学院最早的资助者。2010年春,可汗从在线支付平台发来的邮件得知,有人给他的账户注入了1万美元,捐款人是安·杜尔。
他写信致谢,称这是他迄今收到的最大一笔捐款,并表示如果汗学院有校园,他乐意将第一座教学楼以安的名字命名。
安不相信区区1万美元竟然是最大一笔捐款,旋即又慷慨地掏出一张10万美元支票,坚持要给汗发工资。此后,她成为汗学院的“拉拉队长”,并且经常拜访汗的办公室,“有时甚至会带来蛋糕”。
有了资金支持,Khan立即开始了憋了很久的事:拓展教学科目、将课程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大批各领域专家的助力下,如今,可汗学院的课程包括历史,健康护理,医学,财经,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美国公民教育,艺术史,经济学,音乐,计算编程。
可汗学院 《中文房间》教学视频
2013年,可汗学院发布了西班牙语版本,随后发布巴西葡萄牙语、法语、土耳其语版本。目前,来自不同多家、有不同语言背景的志愿者已参与进可汗学院课程的翻译中,这些在线课程将有望被翻译成的语言包括:
汉语,德语,西班牙语,捷克语、印尼语、意大利语,斯瓦西里语,挪威语,波兰语,俄语,土耳其语,葡萄牙语,保加利亚语,希腊语,乌克兰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
可汗学院《薛定谔的猫》教学视频(非常生动有趣)
福泽他人的Khan功成名就,但天才总有奇葩的一面。
Khan在哈佛读书期间遇到了如今的妻子Umaima Marvi,两人育有一个6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
儿女双全的人生大赢家,今天依然到处忙着演讲,但很多次,还没有回答完粉丝的问题就要赶忙立场:我得回家给孩子洗澡……
随后留下惊诧的众人扬长而去。
Khan的理念很简单:我是视频背后的老师,也是一个爸爸,我的孩子和全世界的孩子一样,应该得到好的教育和陪伴。
对了,Khan创办的可汗学院对全球网友免费开放,全程无任何广告,界面美观简洁,坚决以不盈利为目的(有越来越多的慈善家捐助)。
来自转载,出处未知。。。 编辑于 昨天 23:15 200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320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飞行员舒克 ,头像即本狗。 乐阳、王孜、马泊 等人赞同 竟然有人邀请我回答这道题,我好感动。大恩不言谢。 我就按着他要求的,用 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来说吧。仅限文科。理科我真不懂。 1.边学边想,思考内部逻辑关系。 例如:中央行政机关机构、组成、职能、机构设置、编制管理等。我就想,我是小李同学,那我要如何让下面的人来帮我做事?我要设置哪些部门?他们应该干什么?程序应该如何?然后应该用什么样的体系?然后就会发现,基本都有一套规则几乎可以套用。 2.用实践经验套入各种学习之中。 例如:公务员惩戒无非就是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时间都是6个月成倍数向上翻。读书的时候不是会经常惹是生非,学校给的处罚也无非就是警告记过记大过、留级撤职和开除。留校察看时间都是6个月成倍数向上翻。 3.把问题真实化。 例如:我立志要在全球卖三无面膜发家致富,那么钱不够我得贷款,那我得搞清楚我该用国际商业贷款还是国际银团贷款还是项目贷款?有没有谁愿意给我担保?我在大波波卖的时候他们又出门惹事攻打隔壁邻居被人家打过来了我怎么办?我大兔子给我哪些保障?还有我卖的三无面膜如何交税?逃税有什么后果?当兔子法律和其他我卖遍全球的法律发生冲突又该怎么办? 4.把学的新知识用一张图讲出来。 学的时候觉得自己懂了,等你讲的时候会发现,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这样帮助自己二次记忆。然后讲不要照着书,而是在脑海中绘制一张图,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大家和自己斗争几十年,应该知道自己的强势和弱势的地方。比如我,在家里看书,旺财首先过来跳我身上,大哥,别看了,来摸摸我,我的毛顺的不得了。所以,我看书学习就只能去自习室。我去自习室吧,还喜欢看可爱害羞小姑娘,所以我一般都选教师里有可爱妹子的坐下来,心想要给妹子做榜样啊,一定要好好学习。 5.通过课外辅导书籍或者其他途径等增加对你学习的东西的爱。 比如,今日说法让我明白了,我想到的发家致富手段,都有前辈想到并做了。咳咳,也被抓了。 发布于 2016-05-11 28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1149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孙中源 ,多多读书,少上知乎 丁仕伟、曾文杰、13克 等人赞同 最近刚刚发现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学习方法,现在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给各位知友啊~这个方法就叫 游戏学习法 这就是我随便起的一个名字...想法的来源要特别感谢两个人,一个是 @思丞steven 和他的回答 可以把生活设计成一个让人沉迷的游戏么? - 知乎用户的回答,以及 @迷踪 和他的回答 为什么越来越多大学生沉溺于游戏中? - 迷踪的回答,他们给我了很大的启发(大家有兴趣一定要看看这个答案,里面主要讲的是世界观问题,很重要的哦),既然生活可以游戏化,那么学习必然也可以了,下面的就告诉大家具体的方法论。 思丞steve推荐了一本书叫 游戏改变世界 (豆瓣),里面总结了游戏的 四大特征一、目标(goal),指的是玩家努力达成的具体结果。它吸引了玩家的注意力,不断调整他们的参与度。目标为玩家提供了“目的性”(sense of purpose)。 二、规则(rules),为玩家如何实现目标做出限制。它消除或限制了达成目标最明显的方式,推动玩家去探索此前未知的可能空间。规则可以释放玩家的创造力,培养玩家的策略性思维。
三、反馈系统(feedback system),告诉玩家距离实现目标还有多远。它通过点数、级别、得分、进度条等形式来反映。 四、自愿参与(voluntary participation),要求所有玩游戏的人都了解并愿意接受目标,规则和反馈。 为什么我们在学习方面无法坚持呢?对于自身而言,最大的原因是 缺少目标和反馈(学校和社会会给我们提供规则,至于自愿参与,多喝点鸡汤,多刺激一下自己就搞定了)。 所以在把学习游戏化的过程中一定 建立一个合理的目标和反馈体系。目标不能太大,要一步一步来,类似于跑马拉松,反馈一定要足够,把自己的努力 可视化,设立一定的 奖励机制,最好还可以 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进步。知乎就是一个极好的平台,认认真真回答问题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而且 最难得的是在这里,你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会得到认可。迷踪同志在他的回答里给出了一个他的目标和反馈体系,非常赞 【成为写作之神 游戏设计】 目标:攒够10000分,成为写作之神! 计分方式:- 写作书1000字5分
- 小说1000字5分
- 回答知乎问题2分
- 读书半个小时写笔记2分,光读书要一个小时1分
- 观影笔记,3分
- 一条原创微博1分
- 把最近总结的理论说给一个人听 2分
- 其他特殊任务,特殊计分(比如突然要写个书评、写个歌词什么的)
- 看电影看休闲小说要用分数来购买时间,1分半小时。
- 读经济学类专业书 3分/章
- 做专业书读书笔记 2分/页
- 读经济学类畅销书 0.1分/页
- 做畅销书笔记 1分/页
- 把最近学到或者总结的理论讲给别人 1分/次
- 认真听专业课并做笔记 3分/小时
- 完成经济学专业习题 1分/道
- 回答知乎经济学类问题 3分/个(回答的好了,就会有人赞同,获得粉丝,多爽啊~)
- ......(有特殊情况再补充)
- 听写2分钟左右的文章 5分/篇
- 阅读500左右的英文文章(个人是做托福) 2分/篇
- 完成赖世雄常春藤解析英文杂志(赖世雄老师亲自讲解,25min左右) 3分/篇
- 研究(读)英文诗 3(2)分/篇
- 回答知乎英语类问题 5分/个
- 给好朋友打电话 10分/小时
- 向别人问候 1分/人
- 向别人分享东西,包括音乐、书、电影、文章、诗、心得 1分/人
- 赞美别人 1分/人
- 回答知乎感情类问题 10分/个
- 和朋友外出,包括逛街、KTV、电影院、饭店 10分/次
我已经通过公众号建群了!
考研托福日语健身……
已经涵盖很多目标。
这样你就能够顺利找到你的队友啦!
公众号:PlayTask 有问题和反馈尽量发到我公众号或者私信吧。 知乎评论太反人类了。。。 对了,我计划在APP核心功能完善后做个推广, 如果有知友在这方面有想法和建议,请私信我! 近日知友的支持鼓励和建议让我意识到我正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感谢大家。 愿大家生活因此而有所改变 (APP在不断完善中,如果有推广、UI、策划等方面的人才或是有其他想法,请私信我!) 编辑于 2015-11-12 130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27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老乔子 sue ratty、微爱灬黄昏、lyq-000 等人赞同 我喜欢把要掌握的东西列成表,当然不能太多,然后一条一条完成划掉,那感觉不能更爽~ 发布于 2015-05-15 5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57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moya xu ,人猪合一,终于猪的欲望代替了我的。 然然、马畅、Salai 等人赞同 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讲过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的人,因为我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连半小时集中精力于一个问题上。但是,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我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寻思下去,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脑筋。于是,我就在我的治学中充分利用我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了。”所以,如果你有好几个问题要处理,最好交替进行,而不要处理完一个再开始第二个,那样会很快被耗尽。 发布于 2015-05-17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29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李遥 ,A Programmer LIII II、FionaMengxy、享道口 等人赞同 只有“真诚的好奇心”。离开真诚二字,一定疲惫不堪 发布于 2016-05-1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147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白如冰 ,四月到?月在东南大学无线谷 张颖、张素娥、刘金名 等人赞同 谢邀。 实名反对下某个以知乎答题为动力学习的答案。 我可以断言,如果一个人以知乎答题为动力学习,那这个人差不多就毁了。 编辑于 2015-11-09 28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24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VZ王宁 ,(写作/翻译) Shane、林林林、some body 等人赞同 写博客,写微博,写备考日记 (大量私货) #CATTI翻译学习# 5.11 #CATTI翻译学习# 5.10 #CATTI翻译学习# 5.9 #CATTI翻译学习# 5.8 #CATTI翻译学习# 5.7 #CATTI翻译学习# 5.6 比如工作以后,觉得学习动力没有以前足了,闲暇时候做了个关于CATTI考试的博客和 微博(CATTI考试资料与资讯),分享有用的资料和文章。本来很枯燥,有网友鼓励,就很有动力啦。而且有时候也有考友慷慨打赏,顺便还能赚个饮料钱。 不过因为自己平时比较忙,原创文章写得少,多数还是搬运整理,时间方面还是需要自己再调整。原创方面做得很有的有关于中小学数学的 学夫子、关于投资学习的 土狼妹妹博客。当然不只局限于博客微博,也有很多朋友写微信公号,比如有很多原创文章的 自由翻译日记。这些都是促进自己学习的办法(需要搭建 独立博客可以用我的优惠码 DLBKRT,可以优惠20左右)。 这种 适合短期内没有大考试,比如大一大二,或者工作稳定以后暂时没有任务的情况。而且要 注意平衡网上时间和线下时间,谨防牵扯太多精力。 如果半年以后就要考研了,可以找个地方 写点儿备考日记,也是促进自己学习的办法。每次自己要考儿什么,就去相关的论坛每天写点儿复习进度。学到东西倒是其次, 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内心深处对目标的认同和渴望,有时候网友的反馈也能提供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编辑于 2015-05-16 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36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何小松 ,seeker 2017年山大外国哲学考研 刘中祥、聂方、路西法 等人赞同 一种欲罢不能的学习方法,显然作者很热爱学习,想寻求一些学习的独门秘招 个人感觉从知乎以及书籍上学到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谈不上欲罢不能,但是的确让人爱上了学习,也更加擅长学习,今日分享出来,希望能对知友有用。 ------------------------------------------------------------------------------------------------------------------------------------------关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学习微观问题及看过的一些文章梳理
对于我的答案的一些说明
1、首先明白,学习的本质是什么,知乎有个答案说的很好,
看纽约时报不是学习,学习就是读,看不懂的东西,
2、学习要看学习的对象,当然技能类,编程,以及其他,为人处世,我关注的比较少。
我关注的是科学和人文的学习,
就按照大学关于学科的分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文史学习方法很类似,哲学稍微不一样,哲学是在反思层面进行的事情。
社会科学中,经济学和自然科学有类似之处,但是也不尽然相同。
社会科学中的心理学与哲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不尽然相同。
社会科学的心理学有学习科学,但是多研究自然科学的学习,以及初高中的,初级阶段的学习。当然也有研究普遍的学习规律。
3、学习方法的研究资源:
一是,心理学的学习科学,《变构模型》《人是如何学习的》《教育的目的》
二是,与各个领域的学生,老师学习的交流
三是,自己直接学习,从自己学习,从自己学习的经验,学习的想法。
三是,知乎以,微信号学术中国等网站上关于学习方法的讨论
4、正文的框架:
一、心理学大牛看学习
二、时间管理大牛看学习
三、脑科学看学习’
四、认知科学看学习
、-----------------------------------------------------------------------------------------------------------------------------------------
一、心理学大牛看学习1、知乎的大牛东坡夜袭,提出一个学习的思路和目标:“知识技能化,”,耐心的建立高门槛。
为什么我的成绩那么好,最终还是成了一个没用的人? - 人际交往
“你要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将其技能化,耐心地建立高门槛,这才是重要的。 你要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成败,弥补自己的知识空白,掌握真正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用的知识,将其技能化,耐心地建立高门槛,这才是重要的。”
2)知乎心理学大牛采铜,
4篇“如何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
怎样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一):提问 - 开放的智力 - 知乎专栏
怎样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二):解码 - 开放的智力 - 知乎专栏
怎样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三):操练 - 开放的智力 - 知乎专栏
怎样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四 · 完结篇):融合 - 开放的智力 - 知乎专栏
如何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提问,解密,操作,创设连接
1篇“学习知识的门径,”如何在三个月内科学高效地积累常识? - 学习
学习知识的门径中提到,情景在学习当中的重要性,学习是要创造契机的,
3篇”思维运筹学“
思维运筹学导论(原理篇) - 开放的智力 - 知乎专栏
思维运筹学导论(实践篇 · 组块化 · 上) - 开放的智力 - 知乎专栏
思维运筹学导论(实践篇 · 组块化 · 下) - 开放的智力 - 知乎专栏
思维运筹学里面提到,读书学习要了解我们的思维规律,读书可以按照不同的目的读很多遍,
--------------------------------------------------------------------------------------------------------------------------------------------二、
2、知乎时间管理大牛看学习,战隼,战隼的学习探索
战隼的文章比较有针对性,但是同时也缺乏了普遍性。针对自然科学和某些社会科学有用,哲学这种需要高度思考又有些形而上的学问,政治学,社会学,美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我估计可能未必行得通。 技能方面的学习,如电脑,编程,专业,英语,管理学,时间管理,等等与生活非常接近的学问 战隼个人,坚持记录,坚持输出的精神值得模仿, 摘自他的网站, 学习方法150条 更新中,欢迎添加!! -------------------------------------------------------------------------------------------------------------------------------------------- 三、脑科学看学习 3、用脑科学来学习 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 知乎用户的回答 这种理念和方法学习对象:tough subjects,硬知识, 经济学的硬知识是,数学,博弈论,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历史的硬知识是,世界史,中国史,史料学,历史哲学。 不适用对象:软科学,人文科学,人文的东西是很主观的,很强调整体性,独立性的思考, 哲学,文学这些东西很少是学出来的,是自己学着学着悟出来的。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被教出来的。唐诺在《阅读的故事》中说道,最重要的那一部分是无法被教会的。王尔德业说道,Education is an admirable thing, but it is well to remember from time to time that nothing that is worth knowing can be taught. 教育是一件可敬的事,但要时刻牢记,没有什么值得知道的事是教得会的。 learnng how to learn:power mental tools to help you master tough subjects. 主要内容: 1,两个模式的切换 集中模式,focused model,巩固神经元,紧张,问题在小范围内,难以扩展到宽广的层面, 发散模式defused model 打盹的时候,运动,郊游,逛街,。思维阻碍少了。 天才在于在两种模式里合适的切换 画家达利,长久集中模式后没有新发现,于是拿一串钥匙在手上,在即将睡着的时候,钥匙掉了,灵感来了。爱迪生手里握的是钢珠。 2、问自己到底在学习吗?把整本书勾画重点很容易让自己得到一种虚无的成就感。 3、模块化去学习, 睡眠也在学习 小测验,自己测验自己 记忆宫殿法 无独有偶,采铜在认为从长远看,分散学习好于集中学习, 为什么在学习中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开始学就会变得困难? - 心理学】 所以说,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寻求挑战、往“难处”寻的过程,心理学家将之称为desirable difficulties。学习之后休息一段时间甚至休息较长一段时间都无不妥,只要你能用意志力扛住开始那一点点的不适,那么这种坚持就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当然集中学习也有必要,‘ 一段时间内密集地看大量书真的有好处吗? - 阅读 我的目标很简单: 通过短时间内密集大量阅读,让自己能看进去书。 5,脑科学对人文科学不很管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用处还好又来脑科学了,微信的一篇文章 提高学习效能的国际前沿脑科学 学习策略:- 通过睡觉的艺术来学习,背单词,前4个小时睡觉很重要。创意发想,创意需要快速眼动睡眠,保证黎明前睡几个小时即可
- 不总在同一环境氛围或习惯学习。户外,图书馆,每天更换背景音乐,琐碎的变化很重要。增加记忆线索,比如笔记的颜色。
- 交流,
- 适度中断,让心理酝酿。
- 不同内容的广泛训练,好于同一内容的反复训练,
- 大脑集中精力只有25分钟,番茄工作的的理论基础
- 调节饮食结构
- 大脑和身体,端坐,身体前倾
- 大脑爱整洁,整洁的学习环境
- 好奇心系统是一个雷达系统,大脑要哄着。
- 事实性技能重于技能,学习是需要背景,直接就上来心理学分析方法,经济学思维方式,根本没有任何反应。你需要对人类各种认知偏差熟练在心,才心智才可以大张,有个学历史的哥们说学历史很重要的一点还是自己的阅历。
- 记忆是思考的灰烬,
- 输入的意义不大,关键是人们不同的提取方式影响课是否记住。 人类记忆存在两个系统,一个是记住系统,一个是遗忘系统。没有努力燃烧过,怎么留下痕迹,没有刻意练习过,怎么留下记忆。
- 练习,尤其是自我测验,是一种反复提取的好方法。
- 创造,整合自己吸收的东西,创造过程中重要一环。
- 冥想,噪音减少,工作记忆和智商提升
- 情绪是关键,投入,
- 学习金字塔,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将学到的只是b传授给别人或者马上付诸实践。
- 自学成才的人都是吸收信息的高手,达芬奇。阅读听讲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源于犯错。
- 如何吸收自己看过的东西
- 猎奇,特殊的经历,新的神经联络。
- 吸收信息的数量不重要,如何吸收知识才更重要。
- 专注(Focus)
- 理解(Understand)
- 不断地使用(Practice)
一件事持续困扰你的时候,你才有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动力。
这两年,对待感情成为了一个我很大的困扰。上一段经历有太多太多让我想不明白的事情,有太多太多让我震惊和震撼的事情,有太多太多让我开心的事情,并同时有太多太多让我痛苦的事情。分手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对一些事情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们之间那么开心最后却会分手?为什么我们分手的导火索竟是那样一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为什么我坚定的认为分手以后坚决不能复合和保持联系?为什么我对对方保持联系的做法无法做到拒绝?为什么我们在爆发冲突的时候我居然是只有流泪的应对方式?为什么我在感情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了强忍着?为什么我在亲密关系中是那么地害怕冲突和吵架?为什么我在看到我们之间有诸多核心价值观截然不同的时候依然选择了迁就和回避?一个又一个让我感到十分痛心的为什么,持续地困扰着我。也让我无意之中对感情这一课题进入了非常深入的思考、总结、研究和学习。
性格、价值观、生活习惯、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安全感、距离、背景文化、依恋风格、社会阶层、生活事件... ...一个又一个关键词,一本又一本书籍,映入我的眼帘,引发了我深入的学习、观察、思考、总结。我发现,我几乎从来没有在一件事情上主动付出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我从未想到刘未鹏老师《暗时间》一书中理论我早就在无意之中开始实践。我竟然都没意识到其实我这两年或有意或无意地在思考和解决同一个问题,这种专注力的保持程度让我震惊不已。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专注力极度匮乏,容易分心的人。可实际上这一困扰我的问题,让我不仅在清醒时刻思考,即使在梦境中也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回过头来我发现我竟然成了一个“情感砖家”,而这获得的一切竟然都是无意为之,源于一场分手。我再次感叹生活的奇妙和命运的无常,感叹生活中的这块巧克力,在你没品尝到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它是什么滋味。而这一奇妙的旅程,也许仅仅刚刚开始。我期待着。
一件事持续困扰你的时候,你才有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动力。 - 心理学心理剧旅程 - 知乎专栏
编辑于 2016-05-1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7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沁月 ,正在为梦想而努力的孩纸 快乐的美女、少侠请留步、别了过去 等人赞同 尽力让自己享受学习的乐趣吧。 我曾经考虑过把小说翻译成英语,翻了一小段发现太难了。不过挺有趣的。 写单词的时候会变换各种材质各种好看的笔,变换各种颜色,同时会把字尽量写的好看,仿佛这就是一幅画。 思维导图,各种颜色各种图案线条,简直欲罢不能啊,一画一下午不嫌累。 发布于 2015-06-01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嘉瑜 ,Be a good girl, don't be naughty 快乐的美女、HaleySan、苍蝇拍 等人赞同 我笔记控 对我来说就是 1. 写字 五颜六色荧光笔... 2. 对比异同... 3. 写任务清单打勾 ... 4. 电子档笔记 ... from: www.zhihu/question/30178891#answer-35626687版权声明:本文标题:有没有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学习方法? 内容由林淑君副主任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xiehuijuan.com/baike/1686639412a89406.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