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1794759
【导语】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牢骚话切勿进课堂(共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牢骚话切勿进课堂
牢骚话切勿进课堂
张真弼
最近,随教研室的同志在中小学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在听课及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部分教师甩开教学内容将一些“牢骚话”带入课堂。诸如:“教师‘物美价廉’”,“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九类人为教员,山珍海味认不全”之类。笔者以为,这种做法和教师的“角色”极不相称。
诚然,对于某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反感,对于教师经济待遇偏低抱怨,心中有气,说一些牢骚话,发泄一下,不是不可以。但千万不能在课堂上“发牢骚”,这是由教师特定的职业决定的。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的对象是少年儿童,他们的心灵本是纯真幼稚的,他们的好奇心就像一块海绵,你不给他灌输科学知识的琼浆,他就会把浑浊的泥水吸进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大发牢骚,那些纯真的心灵就会蒙上厚厚的灰尘,让他们在这种“不卫生”的环境中成长,其前景是可想而知的.。我想:倘使为师者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强烈的民族责任心,与其发牢骚,何不把那份精力用来给学生讲讲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讲讲十几年改革开放的成就,讲讲生活是光明美好的,讲讲振兴祖国是新一代的责任。
这,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才是一教师应有的“角色”意识。
“牢骚话”切勿进入课堂,否则,误人子弟,殃及社会。
篇2:小学生课堂作文:切土豆
今天我们来上作文课,老师看我们精神状态不好。就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来玩切土豆的游戏好不好?”“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咦?奇怪!土豆在哪儿?菜刀在哪儿?同学们一脸疑惑。老师让大家调整好坐姿,神秘地说:“老师来演示切土豆,你们用心记哦!”接着,老师一边念着口诀,一边双手配合着切土豆的动作,“土豆土豆丝,土豆土豆片,土豆土豆块……”同学们恍然大悟,一脸兴奋,在老师演示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已经激动地在跟学,有的同学瞪大眼睛认真地看,有的同学用心记着动作,还有的同学在默默地念着口诀,我也集中注意力用心地记动作,念口诀。
老师演示了三轮后,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了,老师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一本正经地说:“马上要开始进行初选赛了,大家先自由练习,一定要特别熟练哦!”于是教室里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同学们三三两两开始训练了,我也不甘示弱,全神贯注认真地练习。几轮下来,我一路上居然没有错误。
初选赛开始了,全班同学一起“切土豆”,但是速度比训练时加快了一点,我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和四位同学居然成了初选赛的优胜者,内心不得不为自己的聪明点赞。就在我暗自庆幸时,老师又对我们说:“下一轮,你们几个要举行淘汰赛了!”什么?我大吃一惊,在心里念叨着:我们四个还要比赛呀!我会不会被淘汰啊?
淘汰赛即将开始,我内心非常紧张,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败下阵来,可当我回头看看其他三个人的时候,我就一点儿也不紧张了,因为他们三人比我更紧张。于是,我信心倍增,从容淡定地全身心投入“战斗”,虽然游戏的速度更快了,但我还是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当游戏结束的时候,其他几个人都被淘汰了。老师激动地对大家说:“今天的‘切土豆’王者诞生了,他就是田子豪同学,大家为他鼓掌。”那时候我的心比吃了蜜还甜。
谁知老师还是不肯放过我,进一步增加了难度,全班同学一起跟随着老师念口诀,我来“切土豆”,我这个“切土豆”大王稍不留神也败下阵来。老师来到我身边摸了一下我的头并让同学们鼓励我。我第一次在作文课堂上感到了温暖。也尝到了集中精力做事的甜头。
作者:田子豪
公众号:小学生随堂作文
篇3:深究题眼切住课堂脉搏的教学论文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的题目正如一双明亮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内容的精要所在。课题既是整堂教学活动的“生长点”,也往往成为破题开讲的“切入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每一堂课都要讲究设计艺术,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情感传导作用。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使阅读教学收到激发学生的兴趣、放飞孩子的思维、张扬儿童的个性的教学效果呢?可以从分析课文的题目入手。
传说梁代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龙,龙的每一条触须、每一片鳞甲,都清晰可见,简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可如此惟妙惟肖的蛟龙却没有点上眼睛,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点了眼睛,龙就会飞去了。”别人不信,一定要他点上。他刚把其中两条龙的眼睛点上,立刻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两条龙震破墙壁,腾云飞上了天。这就是“画龙点睛”的由来,同样的道理,文章的题目虽廖廖数字,却点明了文章的实质,是内容的精辟所在,宛如文章的“点睛”之笔。一篇文章,该冠以什么题目,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之后才确定的。文章的题目类型很多,大抵有以下几类:
一、 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全神贯注》体现了罗丹对待艺术“全神贯注”的态度。《她是我的朋友》道出了小男孩阮恒在错误地认为输血后会死去,但仍然献血的原因:因为“她是我的朋友”,为了救朋友。《我爱故乡的杨梅》在题目上就可看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在《狼牙山五壮士》中,更从“壮”字上体现了五位壮士的'壮志、壮语、壮举、壮气、壮烈的英雄气概。在教学伊始,如果教者能从题目上去深入探究、挖掘,就能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表达的内容。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初次接触《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乍看题目,就知道内容是讲什么了。在教学《捞铁牛》时,学生围绕题目就可以质疑:课文写谁捞铁牛?为什么要捞铁牛?在什么地方捞?采用什么办法捞铁牛?铁牛捞起来了吗?……教师可相机进行点拨,让学生带着这些从题目上产生的疑问去学习课文,自主探索。而这些由题目上引发的课文疑点,恰恰也是本文的学习重点难点,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和发展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三、塑造人物的精神品质
如《司马光》《王二小》……这些课文,学生读了课题之后同样就会想从
课文中去认识和了解这个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学生想知道鲁迅先生是什么样的人,了解文中的鲁迅先生的事迹。《詹天佑》是谁?他生活在什么年代?他的生平?他的光辉业绩?……这些题目都会引导学生去阅读、去交流、去探索、去领悟人物的品格,去学习主人公的精神。
四、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古井》《万里长城》《落花生》等类文章。在接触《高大的皂荚树》题目后,就可以启发学生围绕这个题目质疑:皂荚树生长在什么地方?皂荚树有多高、多大?一年四季它的干、枝、叶有什么变化?(教学论文 )皂荚树与人们有什么关系?……如此诸多的不解,促使学生想弄明白,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或是查阅资料,或是自学,或是讨论,或是请教……直至对问题彻底解决和理解为止。通过问题的多向反馈,使学生的外在精神、情趣等处于最佳状态,使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过程达到最佳效果。
五、突出文章的故事情节
以事情为主的文章,通过老师引导,对题目的深入分析,围绕题目展开问题,就能挖掘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了解本文是围绕泸定桥展开材料的,而描写的重点就在于“飞”和“夺”这两个高度概括的字上。请学生在文中找一找哪些部分是描写战士们“飞”?战士们是怎样“飞”的?为什么要“飞”?“飞”对战斗的胜利有何意义?再学习“夺”,课文围绕“夺”又是怎样安排材料的?从而让学生领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顶风冒雨,与时间赛跑,与敌人赛跑,以及英勇夺下泸定桥等思想感情。《十里长街送总理》则紧紧围绕“送”字展开教与学的课堂探究。
综上所述,课文的“点睛”之笔有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教者能以一颗对事业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多在课文的“点睛”之笔上下功夫、去深入挖掘,就会化平庸为神奇,将一堂课开展得有声有色。
裴斯泰洛曾经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而是发展思维。”同样,教学如果没有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无疑是空中楼阁,镜中之花。作为语文教师,在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时,如果紧扣“题眼”, 抓住文章的“点睛”之笔。引导学生主动从题目探入,切入课文,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体现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程一定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展开,学生的积极探究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的教学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篇4:家教课堂:让孩子把话说完
家教课堂:让孩子把话说完
一次听了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上课伊始,她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后,马上就有一个女孩举手。老师示意她起来回答,但是,女孩刚说了一半,老师发现她答非所问,马上打断了她的回答:“我问的不是这个问题,请你坐下去再想一想!”女孩弄得满脸通红,剩下来的时间里,她再也不敢举手了。
在那样的`场合下,老师追求的是课堂的完美。她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必须百分之百地回答正确,否则,对不起,请你不要再说了。现在的教育一直在呼吁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尊重孩子的表达。但是,一个连孩子的话语都不能认真倾听下去的老师,这“主体”的位置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一次,在整理房间时,无意中看到女儿写的一篇日记,那里面满是委屈:“爸爸一本心爱的书不见了,他几乎把整个家翻遍了,也没找到。后来,她认定是我弄丢了,把我找来质问。我正要解释,他不容分说地就大骂了我一顿……”看完那篇日记,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那本书是一年前借给了一个朋友,时间一长,我就忘了,以至于错怪了女儿。女儿本是个爱看书的孩子,自从那次以后她再也不敢到我的书橱里找书看了。其实,如果我能听女儿把话说完,就不至于发生这一切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父母就可以对孩子想怎样就怎样,不等孩子说完就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孩子说的有道理,应该多加赞赏;说的不合理,可以进一步交流,帮孩子认识错误,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被父母的重视,才能真正做孩子的朋友。就像上面说到的那个老师,为什么不能让孩子把话说完呢?即使她的答案是错误的。就像我错怪了自己的女儿,况且她还没有犯错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权,让孩子把话说完,就是对孩子的人格的一种尊重。让我们放平视线去看待孩子,用真诚宽厚的心去爱孩子,特别要时刻提醒自己:“让孩子把话说完!”
篇5:云课堂话消防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
消防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保证了消防安全,就能使人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拥有极大的保障。由此看来,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消防安全。
在防火方面,应该了解“防火安全常识”。其中重要的有:不乱扔烟头或火种、遇到火灾知道拨打119、学会如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的使用、不能超负荷用电、记得关闭煤气、天然气开关等等。如果严格遵守了这些,引起火灾的几率就会很低。
近年来,我国大量的生产安全伤亡事故发生在以矿山开采、危险化学品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为主的高危行业,以及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制造与加工业等行业。酿成这些事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是一些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既缺乏基本的安全法律法规常识与安全知识,又缺乏必要的应急避险能力。
但是总有疏忽的时候,不经意间引起了火灾。所以,我们还要学习“逃生自救常识”以此来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特别要注意安全通道的位置,还有在火灾时,不能贪恋财物,一切以自身安全为主。
我们要如果发现了火灾隐患或者有消防安全违法行为事,可以拨打96119举报,消除隐患。
“消防”,是以“防”为主,而“消”是补救措施。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本文标签: 牢骚话切勿进课堂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牢骚话切勿进课堂 内容由林淑君副主任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xiehuijuan.com/wenxue/1743433931a1681021.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