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1794759
【导语】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当代孝亲敬老故事(共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有关当代孝亲敬老故事
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学校举行了孝行演讲比赛,我获得第二名,从此也成了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外婆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因为外婆身体不是很好,很少出门玩。我为了外婆一个人在家里不那么寂寞,放学时,常常到外婆家,陪外婆玩,跟她讲新鲜事,还给外婆捶捶背,搓搓手,揉揉腿。有时候陪着外婆到她喜欢去的刘奶奶家门口坐,与在那里的人一起聊天。这时,外婆总是叫我先回家,玩了之后她自己会回家。我总是回答:“我作业已经写完了,今天专门陪外婆。”刘奶奶这时就会说:“大妹子,你这个外甥女真孝顺你。”我会接过刘奶奶的话说:“外甥女孝敬外婆是应该的。”
今年暑假,外婆因为脑梗塞去住院,妈妈带我和姐姐去邵武市立医院照顾外婆。一天下午,妈妈要去买一些用品,问谁跟她一起去,我马上回答说:“姐姐你跟妈妈一起去买东西,我一人留下照顾外婆。”妈妈说:“也好,你姐姐要去买一双鞋子。婕子那你留下照顾外婆,不能到处乱跑。”我看着妈妈边点头边说:“好的。”这时我听到外婆说:“婕子,你跟妈妈去玩吧!外婆一个人能照顾自己的。”我转过身对外婆说:“没关系的外婆,去不去无所谓,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那一刻,我又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
妈妈和姐姐出去了,我坐在外婆的床边,向外婆讲我们学校里开展的活动。讲了一会儿,感觉外婆累了,就让外婆好好休息。外婆的吃药时间到了,我把温开水递给了外婆,外婆把药吃完,又要上厕所,我小心翼翼地扶着外婆到洗手间,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妈妈回来了,她为我的这些举动感到欣慰,觉得我真的长大了许多。姐姐也表扬我,说:“婕子真的不是从前那个爱撒娇,爱哭鼻子的婕子了,现在是懂得谦让,懂得体贴,会照顾人的婕子了。”
这就是我的敬老故事。
篇2:有关当代孝亲敬老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的一点点善举,或者只是帮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能是帮老人过马路;可能是给老人让座;也可能是一句温暖的话语。
我在新闻上曾看到过这样一条新闻:有位老人,被人们称为一毛钱奶奶,因为她十几年买烧烤,没有涨价,令人感动,于是,热心人们出大价钱来买烧烤,使老人的心得到了温暖的慰问。这些人做的就是敬老的事,他们用自己的一份爱心,让老人能够过得幸福快乐一点。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身上的敬老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放学了,同学们一个个像离弦的箭似的,冲出校门。门口全是接孩子的家长,挤满了人。我们一个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个个满头大汗。我从人群堆中挤了出来,走向溪边的桥上等妈妈来接我,桥上课真凉爽啊,溪水让人一见便消去了阵阵炎热。突然,来了几个高年级的学生,一个个骑着自行车飞 快的骑来,差点撞到我了。此时一个60来岁的老奶奶,正走在中间,一个人顾着说话,“嘭”的一声,撞到那位老奶奶,不但没向她道歉,还强词夺理地嚷道:“走路没长眼睛吗?”骑上车子,转身就走了。我连忙跑过去,蹲下身子把老人轻轻地扶了起来,然后慢慢地把那位老奶奶扶到旁边的凉亭,让她在石凳子上坐好。老奶奶感激地说:“谢谢你,孩子。”我一屁股坐在她旁边的石凳上,气呼呼地说:“刚才那人,太没有道德了,撞了人还不认错,真的是太可恶了!老奶奶你没有事吧。”老奶奶摇摇头,呵呵一笑:“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呀!你看,我这不就遇见了你这个热心的好孩子吗?”我听了,也不好意思地摸着头笑了。“嘉晨!”这时,妈妈来了,我站起身,问老人:“奶奶,你能走吗?不然,让我们送你回家吧!”“不用了!谢谢你,小朋友,我家就在这不远处。你快和妈妈回家吧!”老人微笑着,目送我们离去。在回家的路上,我跟妈妈说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妈妈夸我做得对,我听了心里甭提多美了。
是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在给予老人尊重与帮助的时候,自己同样也获得了一份快乐。
篇3:孝亲敬老的故事
弃官寻母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以往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回到。最终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齐回到,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篇4:孝亲敬老的故事
冯玉祥买肉孝父
冯玉祥将军不仅仅是个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
旧社会当兵是个苦差事,当兵的经常发不上军饷,逢五排十还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亲念其年幼身弱,总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让他买个烧饼充饥。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里日子艰难,父亲又伤了腿,正需补补身子。但如果不要这钱,父亲会生气。于是他就把父亲给的钱一个不花,攒了起来,过些天再把自我平时省下的一点饷钱凑在一齐,到一切的一切,无限的无限。
篇5:孝亲敬老的故事
涤亲溺器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一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篇6:孝亲敬老的故事
尝粪忧心
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明白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篇7:孝亲敬老的故事
春秋时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时候家里十分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我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吃了,卞州的粮价却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亲自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家。看着父母又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心里乐滋兹的。
两位老人过世后,子路游学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随从的车子都有上百辆,座位上的垫子铺得异常厚,每次宴饮都是丰盛的佳肴,在当时声势极为煊赫。子路却一点也不高兴,应对着自我拥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伤,叹息着对人说:“我此刻虽然高贵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虽然我还想吃粗粮,还想像当年一样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
篇8:孝亲敬老的故事
怀橘遗亲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篇9:孝亲敬老的故事
春秋时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吃了,卞州的粮价却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亲自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家。看着父母又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心里乐滋兹的。
两位老人过世后,子路游学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随从的车子都有上百辆,座位上的垫子铺得特别厚,每次宴饮都是丰盛的佳肴,在当时声势极为煊赫。子路却一点也不高兴,面对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伤,叹息着对人说:“我现在虽然高贵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虽然我还想吃粗粮,还想像当年一样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
本文标签: 有关当代孝亲敬老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有关当代孝亲敬老故事 内容由林淑君副主任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xiehuijuan.com/wenxue/1743433527a168096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