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1794759
【导语】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紫色风铃》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共12篇),欢迎阅读!
篇1:《紫色风铃》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识十个生字,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8个字,注意间架结构,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人物语言、神态,体会人物情感。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妮妮对奶奶的关心,学会关心长辈、关心他人。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
学生:布置学生在家或到商店去看一看风铃,听一听它的声音。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激趣导入
同学们见过风铃吗?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好听吗?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有这么一串风铃,会把它挂在哪里?有一个叫妮妮的孩子也有一串风铃,她会把它挂在哪里呢?
二、初读课文,初略了解课文内容
1、先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个汉字的音,边读边画
出生字、词语。
2、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
3、师归纳,并指导归纳。
--买来一串--送给妮妮,要把紫风铃挂在妮妮的床头,可妮妮把紫风铃挂在-
--,让风铃陪着奶奶,奶奶不再--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拼读,再同桌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2、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提醒学生注意边音、翘舌音、后鼻韵母的字的读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在小组内交流记字方法,抽生汇报。
3、你能给生字组词吗?
4、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提醒提醒同学们,怎样才能把字写好,示范写,讲要点。
5、生抄写,师巡视。
五、作业布置与指导
1、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出示风铃.孩子们都见过风铃,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我们来听一听,好听吗?有一个叫妮妮的孩子也有一串风铃,她会把它挂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紫色的风铃》。
这一课的生字,你还认识吗?
出示生字测读。(抽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读词,选择你喜欢的词造句。(抽读、齐读)
愣住照耀皱纹布满舒展寂寞
读中体会,品味感情
孩子们对字词的掌握真好,课文读得好不好呢?老师要请孩子们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抽生评,正音)
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买来一串--送给妮妮,要把紫风铃挂在妮妮的床头,可妮妮把紫风铃挂在--,让风铃陪着奶奶,奶奶不再--
孩子们,你读懂了什么?从课文中哪儿知道的?把有关句子读一读(抽学生汇报)[小
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再读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小组内交流。通过组内交流和感情朗读,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吗?
①理解词语。采用换词法、联系生活实际或者上下文、做动作等方法理解词语,重在感悟。
愣住:呆住了,没想到。(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愣住半天回不过神的样子)
布满:散布、分布。
皱纹:(奶奶)脸上因收缩形成的一凸一凹的条纹。
寂寞:清净、孤独。
②理解句子。
⑴妮妮为什么不把紫风铃挂在自己的房间里,而要挂在奶奶的床前呢?
(因为紫风铃发出“丁冬--丁冬”的声音很好听,可以陪着奶奶,让奶奶不寂寞。妮妮很爱她的奶奶。)
(妮妮这种做法可看出她是个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⑵同学们,还有什么办法让奶奶不寂寞呢?
(利用空余时间陪奶奶聊聊天;给奶奶讲故事;暖和的天气里用轮椅推着奶奶去公园玩一玩,到处看一看;和奶奶一起玩折纸游戏……)
⑶看来,同学们和妮妮一样都是懂得尊敬老人的孩子,所以最后紫风铃轻轻地唱起歌儿:“丁冬-丁冬-丁丁冬……”同学们想一想紫风铃在唱什么呢?
(妮妮真乖;妮妮做得对;妮妮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妮妮真是个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紫风铃的声音好听吗?我们来听一听。你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抽学生回答)
课文中也有两句描写风铃声音的句子,我们来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小黑板出示并对比读描写风铃声音的两句话:
风儿一吹,紫风铃“丁丁-冬冬”,声音真好听。-
一阵微风拂来,紫风铃轻轻地唱:“丁冬-丁冬-丁丁冬……”
自读后抽读。这两句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对事物实实在在的描写和拟人化描写的异同。
(第一句是单指风铃的声音;第二句是包含着风铃在唱歌夸妮妮的意思)
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四、五自然段,体会体会风铃对妮妮的赞美吧!
孩子们表现真不错。请你们在小组内自由读一读课文,喜欢哪段就读哪段,读正确、读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边读边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6、抽学生汇报: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或觉得自己读得最有感情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一听?
(先小组内练习读,要求人人动口,再自愿在全班读,读后评议。)
二、你喜欢妮妮吗?为什么?
交流:在家里,你是怎样对待长辈的?今后会怎么做?
三、拓展迁移,升华感情
妮妮是个关心长辈的好孩子,咱们班的同学在这方面也做得不错。尊敬、关心长辈从古至今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谁能把自己知道的有关尊敬长辈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积累与运用。
孩子们,这个故事实在写得太美了!其中一定有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请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用波浪线勾画出来,写在课文后面的横线上。
抽学生汇报自己积累的词、句。你能用积累的词语来说一句话吗?
总结。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表现好极了,希望你们说到做到,做一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六、作业。
把这个故事演一演或把你这节课懂得的道理讲给爸爸、妈妈听
[《紫色风铃》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2:《紫色风铃》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寂寞”的意思,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能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 体会妮妮对奶奶的孝心对奶奶的爱,从而学会关心他人。
二、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观察风铃:看看样子,听听他的声音。
2、布置课前预习。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 出示背景图,激趣引入;
(二) 教师示范书写课题,相机教学“铃”字,巩固复习“紫”字的写法。
(三) 检查预习情况,进入生字词学习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学生字词:注意读准音;
2、选择学过的合适的方式记字形;
3、用生字组词、造句。
(四)初读课文,学生质疑。
(五)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左窄右宽的“摇、躺”“房”字的笔顺
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从第六自然段入手教学,讨论交流:
1、第六自然段写的什么?
2、为什么要将描写风铃的声音单独列一个自然段?
3、风铃是哪来的?它开始在哪?现在在哪?
4、风铃是怎么到奶奶房间去的?从中你看出妮妮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练习。
是妮妮对奶奶的
孝心、关心和爱
板书设计: 7 紫色风铃
[《紫色风铃》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3:《紫色风铃》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人物语言、神态、体会人物情感。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妮妮对奶奶的关心,学会关心长辈,关心他人。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学习准备:灯片风铃
一、复习引入
1、出示风铃.孩子们都见过风铃,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我们来听一听,好听吗?有一个叫妮妮的孩子也有一串风铃,她会把它挂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紫色的风铃》。
2、师:这一课的生字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我们今天又来和它见见面,打打招呼吧。
(1)出示生字测读。(抽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读词,选择你喜欢的词造句。(抽读、齐读)
愣住照耀皱纹布满舒展寂寞陪伴风铃
二、读中体会,品味感情
1、(师:孩子们对字词掌握得真不错,课文读得好不好呢?老师要请孩子们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抽生评,正音)
2、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灯片出示)买来一串()送给妮妮,要把紫风铃挂在妮妮的床头,可妮妮把紫风铃挂在(),让风铃陪着奶奶,奶奶不再()
3、孩子们,刚才我们知道了课文所讲的主要内容,现在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从课文中哪儿知道的?把有关句子读一读(抽学生汇报)
4、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再读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小组内交流。通过组内交流和感情朗读,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吗?
①理解词语。采用换词法、联系生活实际或者上下文、做动作等方法理解词语,重在感悟。
愣住:呆住了,没想到。(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愣住半天回不过神的样子)
布满:散布、分布。
皱纹:(奶奶)脸上因收缩形成的一凸一凹的条纹。
寂寞:清净、孤独
②感悟句子。
(灯片出示问题)⑴妮妮为什么不把紫风铃挂在自己的房间里,而要挂在奶奶的床前呢?
(因为紫风铃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很好听,可以陪着奶奶,让奶奶不寂寞。妮妮很爱她的奶奶。)
(妮妮这种做法可看出她是个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⑵同学们,还有什么办法让奶奶不寂寞呢?
(利用空余时间陪奶奶聊聊天;给奶奶讲故事;暖和的天气里用轮椅推着奶奶去公园玩一玩,到处看一看;和奶奶一起玩折纸游戏……)
⑶看来,同学们和妮妮一样都是懂得尊敬老人的孩子,所以最后紫风铃轻轻地唱起歌儿:“叮咚-叮咚-叮叮咚……”同学们想一想紫风铃在唱什么呢?
(妮妮真乖;妮妮做得对;妮妮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妮妮真是个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5、紫风铃的声音好听吗?我们来听一听。你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抽学生回答)
(1)课文中也有两句描写风铃声音的句子,我们来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灯片出示并对比读描写风铃声音的两句话:
①风儿一吹,紫风铃“叮叮-咚咚”,声音真好听。-
②一阵微风拂来,紫风铃轻轻地唱:“叮咚-叮咚-叮叮咚……”
自读后抽读。这两句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对事物实实在在的描写和拟人化描写的异同。
(第一句是单指风铃的声音;第二句是包含着风铃在唱歌夸妮妮的意思)
(2)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四、五自然段,体会体会风铃对妮妮的赞美吧!
(3)孩子们表现真不错。请你们在小组内自由读一读课文,喜欢哪段就读哪段,读正确、读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边读边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6、抽学生汇报: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或觉得自己读得最有感情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一听?
(先小组内练习读,要求人人动口,再自愿在全班读,读后评议。)
7、你喜欢妮妮吗?为什么?
交流:在家里,你是怎样对待长辈的?今后会怎么做?
三、拓展迁移,升华感情
妮妮是个关心长辈的好孩子,咱们班的同学在这方面也做得不错。尊敬、关心长辈从古至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谁能把自己知道的有关尊敬长辈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演一演或把你这节课懂得的道理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紫色风铃
妈妈
买夸
送
奶奶妮妮(尊敬老人)
夸
[《紫色风铃》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4:紫色风铃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紫色风铃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赵
教学目标:
1、 学生复习生字,准确读好“叮叮--咚咚、咚咚咚、找啊找”等词语,准确理解“好听、、找啊找、摇晃、寂寞”等词语,能用“好听、寂寞”说一句话。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揣摩情境、句子对比,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
3、学生通过揣摩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和表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体验尊敬老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细细品读、学会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过程:
一、 “送衣服”游戏导入,板书课题,锁定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见到你们真高兴!看看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一些折纸)
师:看看都有哪些颜色?
师:老师准备把它们做成一件件衣服,你们看,哪些事物和它们的颜色相似,我们就送给它们,好不好?。(师举起红色、白色、绿色)(白色纸用美术本上的纸代替)
师:这件紫色衣服,你们猜,老师会送给谁呢?它呀,是由一些小铃铛组成的,风儿一吹,它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呢!猜出来了吗?真聪明!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板书课题),风铃穿上了紫色衣服,可乐了,来,咱们放声喊出它的名字(指着板书,让学生读课题)
二、 复习生字
师:俗话话“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学习课文,就要先认识生字。打开课文,跟着老师读生字,老师读一遍,你们跟着读两遍。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生字。
三、 整体认知
师:紫色风铃穿上紫衣,它要去旅行了。请大家把生字送入课文,自由读课文,跟着紫铃去旅行。
师:大家刚读了课文,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她们是谁?
四、 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师:紫色风铃开始旅行啦!它的第一站是哪里?为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读第一段。(生交流,师板书“妈妈”)
师:风铃来到这里,你觉得故事中的妈妈喜欢吗?为什么?(生说理由)
师:为“好听”找一个近义词,想想哪个词和它的意思差不多。(动听、悦耳、悠扬)
师:用“好听”说一句话。
师:叮叮--咚咚是模拟风铃声音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叫拟声词。叮叮和咚咚的中间有一条长长的横线,这个符号我们见过,叫什么?还能想起吗?(破折号)
师:破折号在这里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叮叮”这个词语声音稍微拖长。先在下面练习,我看谁读得最好!(抽读)
师:风铃的声音真好听,让我们带着喜爱的语气读这一句。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师:风铃来到第二站,齐读第二自然段,会是哪里呢?板书(妮妮)
师:妮妮叫妈妈待会挂,放在桌上的风铃身上发生了什么?谁来为大家读第3段(抽读,生评,师补充,尤其是“找啊找”,要读“找呀找”,啊,发生音变,可在这时回忆上期课文《风是一位画家》中的北风那一段)
师:从“找啊找”,我们可以想象妈妈的心情怎样?(引导学生从找的地方,找的时间长短理解妈妈的着急,与找得辛苦)
师:正当妈妈着急的时候,谁来了?怎么来的?(妮妮,咚咚咚跑来)
师:“咚咚咚”这也是一个拟声词,你们看,老师这样读,对不对?(故意读得很慢)你认为该怎么读?
(三)学习第4自然段
师:妮妮跑得飞快,她是要告诉妈妈真相呢?还是告诉妈妈一个好消息?她把妈妈拉到了谁的房间?读一读第4段,一切都明白了!
师:风铃来到了谁的房间?这是它的第三站。(板书:奶奶)
师:风铃喜欢这里吗?它在这里是什么样子呢?用波浪线勾出来,好好品读。
师:“摇晃”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做做这个动作吗?
师:风铃到了这里,奶奶高兴吗?奶奶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师:从奶奶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风铃是妮妮送给奶奶的,妮妮为什么要把风铃送给奶奶?(奶奶生病了,感到寂寞)
师:“寂寞”是什么意思?(孤孤单单,一个人,感到冷清)想想看,奶奶生病了,就不能到外面走走,感到烦闷;其他人又不能一直陪着她,和她说说话,还感到冷清。
师:当你孤单一个人时,没有人陪你说话,这时就可以用“寂寞”形容你的感受,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把它说完整。
师:风铃来到这里,为奶奶解闷,带给奶奶快乐。对妮妮来说,是不是一个好消息?
师:奶奶的话既是对风铃的表扬,又是对妮妮的夸奖,让我们读读奶奶的话,一齐夸夸它们!
师:听了奶奶的话,妈妈心情怎样?(高兴)
师:同学们,听听下面两句话。
第一句:听了奶奶的话,妈妈很高兴。
第二句:听了奶奶的话,妈妈不住地点头,微笑着说:“妮妮,你做得真好!”
这两句,你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师:妈妈说妮妮做得真好,你认为妮妮好在哪里?(孝顺,是个有孝心的孩子)
(四)学习第5自然段
师:妈妈夸妮妮是个孝顺的孩子,一旁的风铃听了,它在干什么呢?看看插图,再读最后一段。(唱歌)
师:它为谁而唱?唱得又是什么意思呢?
五、拓展迁移,升华情感
师:你喜欢妮妮吗?为什么?
师:在家里,你是怎样对待长辈的?今后会怎么做?
师:让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感受妮妮那颗美好的心灵吧!
[紫色风铃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5:《地动仪》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紊字,会写课后的字,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绷废澳读课文,了解地动仪的样子及作用。
3绷私馕夜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感受文章清楚有条理地介绍地动仪的方式及作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笨渭出示地动仪。
2庇米约旱幕八狄凰担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3毙∨笥衙侨险婀鄄炝说囟仪后能告诉老师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吗?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地动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弊杂啥量挝模标出自然段序号。
2比Τ鑫闹写餍『烀钡纳字娃娃,多叫几遍它们的名字。
3奔觳槭蹲智榭觥(指读带生字的词语,多媒体展示或使用词语卡片。)
4敝该分段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感悟体会
1背鍪镜囟仪的模具或课件。
2毙∨笥驯叨量挝谋哒页雒栊吹囟仪样子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继出示课件。
①请小朋友找出方位词:
东、南、西、北
②课文为了说明地动仪的外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③用“……像……”说一句话。
④齐读第4自然段。
⑤教师:地动仪是如何工作的?将有关句子用“”画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自由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⑥为什么张衡要发明地动仪?
先在学习小组内讨论,然后抽生回答。
教师小结:就如同学们所说的,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希望免除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为人类造福。
五、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笨醋帜唬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特点。
2彼邓的母鲎肿钅研础D愀大家提个醒。
3蹦隳苄春媚母鲎郑壳朐诤诎迳鲜允浴
4苯淌κ痉缎瓷字。
5毖生描写,教师巡视。
6毖生作业展,评议写得好的,给字戴小红花。
六、拓展训练
1被惚ㄊ占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
2卑压适陆哺家里人听。
附:板书设计
地
动
仪
造
福
人
类
[《地动仪》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6:《过生日》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痹敢庥闷胀ɑ坝肴私涣髯约荷日聚会的情景,并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庇氡鹑私涣魇保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蹦苋险嫣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
学生:过生日的照片或纪念物。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引入主题师:在我们的记忆中,生日是最快乐的日子。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呢?(激发学生谈话的欲望。)
二、小组交流,发表感想
(创设谈话情景)四人小组各自拿出生日照片或生日礼物,互相交流、谈话,发表感想。
三、师生互动,培养能力
1备髯橥蒲〈表在班上交流。
2贝蠹移酪椤#ㄌ峤ㄒ槭且有礼貌,把意思表达清楚,让人乐于接受。)
3苯淌σ部商柑缸约翰渭庸的生日,让生参与讨论,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四、深化交流,深化认识
师:同学们,你们的下一个生日即将来临,让我们来策划一下,怎样为自己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生日!
1毕榷懒⑺伎肌⑸杓啤
2毙∽樘致郏相互补充说明,然后拟订生日计划。
3比班交流,大家分享。
五、总结提高
孩子们,通过交流,你认为怎样的生日聚会才最有意义?
教师最后总结,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过生日》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7:《地动仪》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5、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张衡设计制造的地动仪。
重点难点:
1、理解地动仪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插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家地震局都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地震预报;将地震灭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可是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地震预报的呢?通过学习课文,你就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看图、说图意,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2)重点分析生字。
3、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语。
四、学习感悟,精读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汇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习汇报读懂的内容。
2、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
(1)默读第5~10自然段,弄清下面的的问题。
张衡是怎么会知道陕西会发生地震的呢?他所设计的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A、因为在张衡生活的年代,地震频繁,有好几次就发生在洛阳附近,引起了张衡的注意。
B、张衡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制成了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所以最先知道陕西发生的地震。
C、地震仪是用铜做的,直径八尺,样子像个大酒坛,在外壁上倒挂着八条龙。八条龙的龙头,分别朝着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都含有一个铜球。每个龙头下面,蹲着一只铜蛤蟆,哈蟆仰着头,张大嘴巴,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对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张开,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掉在铜哈蟆嘴里。
D、陕西地震那天,地动仪朝西面的龙嘴里的铜球落下来了,所以张衡知道京都西面发生了地震。
3、图文对照,加深理解。
(1)先看图,想想图上所画的内容。
(2)再读课文第8、9自然段,看看与图上内容是否相符。
(3)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4、激情朗读。
5、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老师引导,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你想不想介绍给别人呢?
三、讲解地动仪。
1、自由写、说(围绕课文8、9自然段)
2、上台讲解。
3、评比、指导,(注意条理性、语言通顺,内容充实)
四、延伸小结。
张衡通过多年的摸索,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板书设计:
17 张衡和他的地震仪
伟大的科学家 精通天文历法
地动仪:测定地震、精巧、灵敏、准确、造型美观
[《地动仪》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8:《地动仪》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紊字,会写课后的字,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绷废澳读课文,了解地动仪的样子及作用。
3绷私馕夜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感受文章清楚有条理地介绍地动仪的方式及作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笨渭出示地动仪。
2庇米约旱幕八狄凰担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3毙∨笥衙侨险婀鄄炝说囟仪后能告诉老师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吗?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地动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弊杂啥量挝模标出自然段序号。
2比Τ鑫闹写餍『烀钡纳字娃娃,多叫几遍它们的名字。
3奔觳槭蹲智榭觥(指读带生字的词语,多媒体展示或使用词语卡片。)
4敝该分段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感悟体会
1背鍪镜囟仪的模具或课件。
2毙∨笥驯叨量挝谋哒页雒栊吹囟仪样子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继出示课件。
①请小朋友找出方位词:
东、南、西、北
②课文为了说明地动仪的外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③用“……像……”说一句话。
④齐读第4自然段。
⑤教师:地动仪是如何工作的?将有关句子用“”画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自由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⑥为什么张衡要发明地动仪?
先在学习小组内讨论,然后抽生回答。
教师小结:就如同学们所说的,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希望免除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为人类造福。
五、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笨醋帜唬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特点。
2彼邓的母鲎肿钅研础D愀大家提个醒。
3蹦隳苄春媚母鲎郑壳朐诤诎迳鲜允浴
4苯淌κ痉缎瓷字。
5毖生描写,教师巡视。
6毖生作业展,评议写得好的,给字戴小红花。
六、拓展训练
1被惚ㄊ占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
2卑压适陆哺家里人听。
附:板书设计
地
动
仪
造
福
人
类
[《地动仪》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9:《池上》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二、教学重点:
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三、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读诗
⑴学生练读。
⑵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读
2、说诗
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学生练说。
⑶教师引导指点。
①“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3、写感受
⑴提出问题。
写下自己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体会。一两句也行/
⑵交流评价。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
池上 童真、童趣
不解浮萍开
[《池上》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0:《池上》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毖Щ岜究紊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课后的字。
2闭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备惺苁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描述课文内容的挂图(或课件)。
学生:收集诗人白居易的有关资料和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彩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毙∨笥衙牵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弹珠子、拍球、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挖蚯蚓……)
2蹦忝堑耐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那时候小孩生活的。
(背诵《小儿垂钓》、《村居》,品味诗中的童趣。)
3苯裉欤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古时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
板书课文题目:《池上》
二、初读全诗,了解大意
1敝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白居易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生写了2 800多首诗。
(2)白居易与顾况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听说他名叫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当读到白居易诗中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写成诗后,都要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
2苯淌Γ骸冻厣稀氛馐资也非常容易读,愿意自己把它读通吗?
3鼻胙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4苯淌Γ喊涯闳衔难读的字告诉同桌,请他教你读。
5苯淌Γ耗闳衔哪些字难读,能提醒一下同桌吗?(“撑”、“艇”、“萍”都是后鼻韵。)
6背槎辽字卡片,读得好的同学教全班读。
7敝该读全诗、互相评价。
8逼攵寥诗。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
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
1苯淌Ψ抖粒请小朋友用“/”标出诗的停顿。
2庇肜鲜Ρ瓿龅耐6俣员纫幌拢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3毖生自己练习朗读。
4鼻肽苷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5比班齐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诗意,品味情趣
1背鍪竟彝迹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允许学生多元解说,只要说得有理就行,说得不对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2弊远凉攀,试着理解诗意。如有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讨论解决。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借助图画、实物帮助理解;也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第一、二句“撑”可先扩词再对照挂图理解:撑--撑伞、撑开、撑船、撑杆跳远……对照挂图不难理解是“撑船,划船”的意思。“艇”可查字典理解:轻小的船;联系“撑”的意思也可理解。
3碧致郏捍印巴挡砂琢”你想到了什么?
(1)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
(2)小孩担心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
(3)看出小孩很顽皮……
4庇懈星榈乩识恋谝弧⒍句,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之情,读出小孩的顽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踪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就是“行动留下的痕迹”。“浮萍”可借助图片和资料来理解。“一道开”用想象画画的办法理解。
5碧致郏捍印安唤獠刈偌!蹦阆氲搅耸裁矗
(1)池里这么多白莲,采一些没关系,用不着躲躲藏藏。
(2)采白莲是因为爱白莲,用不着藏踪迹。
(3)小孩采到白莲,高兴得忘了藏足迹,天真无邪,很可爱……
6庇懈星榈乩识恋谌、四句,读出小孩的天真无邪。
五、给诗配图,加深理解
1备诗配图,师生评价。
2备据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六、背诵古诗,拓展交流
1备据自己所画的图背诵古诗。
2笔ι交流课前收集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七、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泵杳栊葱矗课后第3题)。
观察、交流写好生字的关键点,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评议,相机激励。
2碧羁眨再读一读(课后第2题)。
3鼻胙生把自己想写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积累好词好句)。
[《池上》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1:《池上》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池上》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2:《村居》教学设计之二(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这首古诗,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抓住诗中重点的词句,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古诗说明
1、诗意描述
《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2、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诗人,以写自然景物见长。
二、要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用生字卡片检查指导,使所有学生读准字音。
指导学生读准“莺”“拂”“鸢”“长”
“长”是多音字,此处读“zhǎng”
三、释义,
这首诗的意思是:阳春二月,小草长出了新芽,黄莺鸟在天上飞舞,春烟轻轻擦过河堤边的杨柳,真让人陶醉;读书的孩童放学后早早把家回,赶快凭借东风放风筝。
四、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 村居
小草--新芽
黄莺鸟--飞舞真让人陶醉
春烟--擦过--杨柳
读书的孩童--回家--放风筝。
[《村居》教学设计之二(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本文标签: 《紫色风铃》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紫色风铃》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内容由林淑君副主任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xiehuijuan.com/wenxue/1743428725a168022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