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1794759
【导语】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朗诵稿(共6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三字经儿歌朗诵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三字经儿歌朗诵]
篇2:三字经儿歌朗诵
青赤黄 乃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青赤黄 乃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酸苦甘 乃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膻焦香 乃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青赤黄》这首歌是我制作《三字经》《新儿歌》最后一首,不,是倒数二首歌。实际上《三字经》《新儿歌》二年前就做完了伴奏部分共九首歌,加上《人之初》作了二版,抒情版和劲舞版,算十首歌。可编辑起来发现节奏强烈的太多,抒情的太少,所以就增加了这首《青赤黄》和另一首抒情歌曲《高曾祖》。《青赤黄》虽然唱的是五色:青赤黄黑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臭:膻焦香腥朽,我们的音乐却用了古筝、笛子等民乐,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美景之中。因为我和段丽阳已合作一年了,这首歌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更多的吸收了流行音乐的元素,更好的发挥了她会用心而不是靠嗓子唱歌的特点。我女儿最喜欢的一首《三字经》《新儿歌》就是这首《青赤黄》。
篇3:三字经儿歌朗诵
犬守夜那个鸡司晨 咿呀呀咿呦
苟不学那个曷为人 咿呀呀咿呦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来壮而行 上致君来下泽民
咿呀咿呀呀咿呦 咿呀呀咿呦
我爱人最喜欢的一首《三字经》《新儿歌》是这首《犬守夜》。她认为民乐笛子加在节奏明快的电子音乐里,让人感觉到了人和猫、狗、鸡、牛等动物在青山绿水间友好相处,共同嬉戏的美好画面。这首歌曲的最大特点是虚词的应用,人们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这些虚词的演唱“咿呀咿呀呀咿哟,咿呀呀咿哟”,大家听起来会觉得非常耳熟!是的,我是湖南人,这种音乐吸收了我们的民间音乐元素,在当今的乐坛很难听到这样的音乐。副歌部分完全都是虚词,特点非常明显,朗朗上口,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演唱兴趣,调动孩子们的'互动热情!
篇4:三字经儿歌朗诵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桌
苏明允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我女儿一岁的时候,我特意去音像购买适合孩子的音像制品,当我看到《三字经》的磁带专集时,兴奋不已,我毫不犹豫买了。因为我觉得《三字经》为我国蒙书之首,它形式简单精巧,三字一句朗朗上口,特别适合孩子朗诵记忆;它内容丰富,在很小的篇幅里包含了天文、地理、哲学、社会、家庭、伦理、道德、历史、军事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学习《三字经》,可以让孩子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励孩子刻苦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编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把我国蒙书之首的《三字经》编成歌曲,真是好的创意!这样孩子们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学习《三字经》了。《昔仲尼》是《三字经》《新儿歌》系列唯一一首编曲编了两版只用了一版的歌曲。先编得很安静,有点象民谣的感觉,我怎么听与整个系列不吻合,就编成了这个动感十足的版本。
篇5:三字经歌曲朗诵
三字经歌曲朗诵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
《三字经》内容介绍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字经》的版本很多,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是最通行的一种。我们采用的则是民国年间的增补本。
关于《三字经》作者
原典作者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今浙江鄞县),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
明代著名诗人、王应麟的同乡黄润玉在《先贤赞》中称颂王应麟:“春秋绝笔,瑞应在麟
。宋诈讫录,瑞应在人,尼父泣麟,先生自泣。出匪其时,呼嗟何及。”
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汉艺文志考证》中说:“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十卷,所采掇亦甚博雅。”
章学诚指出:“今之博雅君子,疲惫精力于经传子史,而终身无得于学者,正坐宗仰王氏,而误执求知之功力,以为学即在是耳。”
增改作者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国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者。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篇6:三字经儿歌朗诵
读三字经我们可以从中知道,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劲舞版《人之初》
人之初呀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来名俱扬
养不教来父之过 教不严来师之惰 子不学来非所宜 幼不学来老何为
玉不琢呀不成器 人不学来不知义
人之初呀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来所当执
融四岁呀能让梨 弟于长来宜先知 首孝悌呀次见闻 知某数来识某文
玉不琢呀不成器 人不学来不知义
朗诵版《人之初》
人之初呀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来名俱扬
养不教来父之过 教不严来师之惰 子不学来非所宜 幼不学来老何为
玉不琢呀不成器 人不学来不知义
本文标签: 三字经朗诵稿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三字经朗诵稿 内容由林淑君副主任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xiehuijuan.com/wenxue/1743426688a1679893.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