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794759

【导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汇率(共6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汇率

汇率

The exchange rate is the value of one currency in relation to another. It is common for the Canadian dollar, for example, to be quoted in terms of major currencies such as the U.S. dollar, the British pound or the euro. In February , one Canadian dollar was equivalent to 62 U.S. cents. Put another way, it took about 1.59 Canadian dollars to purchase one U.S. dollar.

The price of a currency depends on supply and demand, which ar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interest-rate differentials, relative inflation, export competitiveness, economy growth, deficits and debt. Canada, as well as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operates a “floating” exchange rate, meaning that the price of currency fluctuates according to market conditions.

篇2:什么是汇率

问题:什么是汇率?汇率是什么意思?

汇率在经济学的定义上,即为两国货币之间兑换的比例,通常会将某一国的货币设为基准,以此换算金额价值他国几元的货币。在英文使用方面,有时简写为FX,此为外国货币ForeignExchange的简写,

通俗的说,是一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也可以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的特性在于它多半是浮动的比率。HacK50-是最好的入门资料网站

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即外汇的买卖价格。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有不同的制定方法。在金本位制度下,由于不同国家的货币的含金量不同,两种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又称铸币平价)是外汇汇率的基础。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汇率变动受外汇供求关系的制约,当某种货币供不应求时,这种货币的汇率就会上升,当某种货币供过于求时,它的汇率就会下降。

篇3:汇率制度改革

1994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1994~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此后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

20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新人民币汇率制度平稳实施充分证明了“以市场供求为基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汇制改革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篇4:汇率制度改革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自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

2005年7月到7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而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反而大幅增长。

20,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1]

汇改编辑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篇5:汇率制度改革

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

4月16日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幅度放宽至1%。

篇6:汇率制度改革

1985年至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复汇率回归。

1994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最新情况编辑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本文标签: 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