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1794759
【Linux】解析 [用户/文件(内核)缓冲区 ],总结画图演示【系统调用与库函数的根本区别】
一.C语言缓冲区的机制与策略(无缓冲,行缓冲,全缓冲)
1.缓冲区机制:
- 无缓冲(立即刷新)
- 行缓冲 (行刷新)
- 全缓冲 (缓冲区满了,再刷新)
例子:
- 一般对于显示器文件,进行行缓冲(行刷新)
- 对于磁盘上的文件,进行全缓冲 (缓冲区满了,再刷新)
2.缓冲区策略:
- 一般策略:强制刷新
- 特殊情况: 进程退出 的时候,一般要进行刷新缓冲区,即上述强制刷新
二.重新理解【用户/文件(内核)缓冲区 】【刷新】【数据的读写本质】
1.用户缓冲区方面:
- 刷新: 把数据从C语言缓冲区写入操作系统
- 我们日常中使用最多的,就是C/C++提供的语言级别的缓冲区
- 而像一些系统调用,例如
write()
就没有使用C语言的缓冲区
2.文件缓冲区方面:
- 而文件缓冲区,属于操作系统层面,存在于FILE结构体中;
- 无论读写都要把数据加载到文件缓冲区中
3.内核缓冲区方面
- 文件系统的缓冲区属于内核缓冲区的一种
- 我们在应用层进行数据的读写本质, 是将内核缓冲区中的数据进行来回的拷贝
三.总结画图演示【系统调用与库函数区别】:
- 系统调用直接到文件缓冲区一步到位
- 库函数还要经过用户缓冲区
四.样例模型演示
1.现象演示——引出原理
- 我们打印一段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
const char *msg0="hello printf\n";
const char *msg1="hello fwrite\n";
const char *msg2="hello write\n";
printf("%s", msg0);
fwrite(msg1, strlen(msg0), 1, stdout);
write(1, msg2, strlen(msg2));
fork();
return 0;
}
- 输出结果
hello printf
hello fwrite
hello write
- 我们接着进程实现输出重定向操作
./hello > file
, 我们发现结果如下- 第二次输出中, 只二次输出了printf和fwrite,并没有二次输出write
hello write
hello printf
hello fwrite
hello printf
hello fwrite
- 原因:printf和fwrite是库函数,write是系统调用
- 原理机制且看下面分析:
2.原理分析
- 我们发现 printf 和 fwrite (库函数)都输出了2次,而 write 只输出了一次(系统调用)。为什么呢?肯定和 fork有关!
- 一般C库函数写入文件时是 全缓冲 (缓冲区满了,再刷新) 的,而写入显示器文件是 行缓冲 (行刷新)
- printf fwrite 库函数会自带缓冲区,当发生重定向到普通文件时,数据的缓冲方式由行缓冲变成了全缓冲。而我们放在缓冲区中的数据, 就不会被立即刷新 ,甚至是fork之后。但是进程退出之后,会统一刷新,写入文件当中。
- write 只打印一次。没有随fork,打印两次, 说明其没有经过C语言库提供的用户缓冲区 , 而是直接写入到文件中。
-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理解。 write的打印不属于进程了,也就不会发生对于用户缓冲区内容的写时拷贝
- 我们回顾下面模型,可以看看两者区别
本文标签: Linux解析 用户文件(内核)缓冲区 ,总结画图演示系统调用与库函数的根本区别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Linux】解析 [用户文件(内核)缓冲区 ],总结画图演示【系统调用与库函数的根本区别】 内容由林淑君副主任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xiehuijuan.com/baike/1754868641a1707526.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