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794759

【Linux】解析 [用户/文件(内核)缓冲区 ],总结画图演示【系统调用与库函数的根本区别】

一.C语言缓冲区的机制与策略(无缓冲,行缓冲,全缓冲)

1.缓冲区机制:

  1. 无缓冲(立即刷新)
  2. 行缓冲 (行刷新)
  3. 全缓冲 (缓冲区满了,再刷新)

例子:

  1. 一般对于显示器文件,进行行缓冲(行刷新)
  2. 对于磁盘上的文件,进行全缓冲 (缓冲区满了,再刷新)

2.缓冲区策略:

  1. 一般策略:强制刷新
  2. 特殊情况: 进程退出 的时候,一般要进行刷新缓冲区,即上述强制刷新

二.重新理解【用户/文件(内核)缓冲区 】【刷新】【数据的读写本质】

1.用户缓冲区方面:

  • 刷新: 把数据从C语言缓冲区写入操作系统
  • 我们日常中使用最多的,就是C/C++提供的语言级别的缓冲区
  • 而像一些系统调用,例如write()就没有使用C语言的缓冲区

2.文件缓冲区方面:

  • 而文件缓冲区,属于操作系统层面,存在于FILE结构体中;
  • 无论读写都要把数据加载到文件缓冲区中

3.内核缓冲区方面

  • 文件系统的缓冲区属于内核缓冲区的一种
  • 我们在应用层进行数据的读写本质 是将内核缓冲区中的数据进行来回的拷贝

三.总结画图演示【系统调用与库函数区别】:

  1. 系统调用直接到文件缓冲区一步到位
  2. 库函数还要经过用户缓冲区

四.样例模型演示

1.现象演示——引出原理

  • 我们打印一段代码
代码语言:javascript代码运行次数:0运行复制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
   const char *msg0="hello printf\n";
   const char *msg1="hello fwrite\n";
   const char *msg2="hello write\n";
   printf("%s", msg0);
   fwrite(msg1, strlen(msg0), 1, stdout);
   write(1, msg2, strlen(msg2));
   fork();
   return 0;
 }
  • 输出结果
代码语言:javascript代码运行次数:0运行复制
hello printf
hello fwrite
hello write
  • 我们接着进程实现输出重定向操作
  • ./hello > file , 我们发现结果如下
  • 第二次输出中, 只二次输出了printf和fwrite,并没有二次输出write
代码语言:javascript代码运行次数:0运行复制
hello write
hello printf
hello fwrite
hello printf
hello fwrite
  • 原因:printf和fwrite是库函数,write是系统调用
  • 原理机制且看下面分析:

2.原理分析

  1. 我们发现 printf 和 fwrite (库函数)都输出了2次,而 write 只输出了一次(系统调用)。为什么呢?肯定和 fork有关!
  2. 一般C库函数写入文件时是 全缓冲 (缓冲区满了,再刷新) 的,而写入显示器文件是 行缓冲 (行刷新)
  3. printf fwrite 库函数会自带缓冲区,当发生重定向到普通文件时,数据的缓冲方式由行缓冲变成了全缓冲。而我们放在缓冲区中的数据, 就不会被立即刷新 ,甚至是fork之后。但是进程退出之后,会统一刷新,写入文件当中。
  4. write 只打印一次。没有随fork,打印两次, 说明其没有经过C语言库提供的用户缓冲区 而是直接写入到文件中。
  5.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理解。 write的打印不属于进程了,也就不会发生对于用户缓冲区内容的写时拷贝
  6. 我们回顾下面模型,可以看看两者区别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4-10-1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 删除linux进程内核数据系统

本文标签: Linux解析 用户文件(内核)缓冲区 ,总结画图演示系统调用与库函数的根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