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794759

性能测试的成熟模型有哪些

性能测试的成熟模型通常是指那些能够帮助组织系统化地进行性能测试,并逐步提高其测试过程成熟度的框架或方法。

一、自测型

处于自测型性能测试等级的企业基本没有理论基础和流程规范。在工具平台方面,通常使用开源的性能测试工具或者自己研发的压测客户端程序开展性能测试。

在团队方面,无实体性能测试团队或者无全职性能测试工程师,主要由开发人员或者功能测试工程师完成性能测试的工作内容。

在业务系统测试范围上,更多以单接口测试为主。处于该等级的企业有一个明显特征-无实体性能团队,版本迭代发布前由开发工程师自行完成性能测试工作。

二、驱动型

处于驱动型性能测试等级的企业,在理论基础和流程规范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标准。

在工具平台方面,企业会采购标准的压测工具(例如LoadRunner等)或开源工具(例如JMeter等)开展性能测试工作。

在团队方面,有全职的性能测试工程师,并且有性能团队这个组织,性能测试项目的实施都是由该团队完成,不再是由开发工程师进行,他们会产出专业的性能测试实施方案和使用专业工具开展实施工作。

在业务系统测试范围上,主要根据项目组、业务部门或者开发工程师提供的需求来完成测试。

处于该等级的企业的明显特征是有虚拟或者实体性能测试团队,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被动接收性能测试任务。

三、规范型

处于规范型性能测试等级的企业在理论基础和流程方面已经非常标准、规范,在企业内部性能测试已经是标准流程,是很多业务系统上线的必要条件。

在工具平台方面,企业同样会采用商业化工具和开源工具,同时开始探索平台模式。

在团队方面,有完善的性能团队结构,由不同角色和职能的人员组成,分工更明确,并且内部已有培养模式。

在业务系统测试范围上,已经不再是被动接受不同部门提交的性能测试需求,

而是主动对企业内部的系统进行性能的规划,制定企业内部的各类标准。细化不同类型系统的性能要求。

这完全是一个主动推动性能工程在企业内部建设的阶段。处于该等级的企业的明显特征是有统一的性能测试规范,并对软件版本的发布有明确的准入准出的标准要求。

四、敏捷型

处于敏捷型性能测试等级的企业在理论基础和流程规范方面已经非常标准,并且把相关的规范流程融入工具和平台中,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在持续完善理论基础及优化实施流程。

在工具平台方面,已经使用平台进行协同和积累资产,企业一般采购市场已有的成熟产品或者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平台的自研,同时对工具平台能力的要求已经由原来压测逐渐变成压测和链路分析一体化。

在团队建设方面,对人员的能力要求更高、知识面要求更广。处于该等级的企业的明显特征是在规范化的基础上融入DevOps体系,通过平台化的能力来支撑版本迭代后的持续测试。

五、赋能型

处于赋能型性能测试等级的企业在理论基础和流程规范方面不仅非常标准,还开始对其他部门开展培训和指导,让各部门掌握性能要点。

在工具平台方面,平台除了本身具备性能压测链路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外,还需要对接CI/CD平台和其他内部管理平台,完成从管理流程到快速实施交付的能力建设。

在团队建设方面性能测试工程师已是企业内部的专家,不仅需要完成本职的专业工作,还需要不断地通过性能平台给开发、运维等人员进行指导,让他们通过平台完成更细化的工作内容。

处于该等级的企业的明显特征是在可持续性能测试能力基础上建立了整套性能测试体系及完善的工具平台能力,可对开发和运维团队进行赋能。

当对性能测试成熟度模型理解清晰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以及质量体系建设的要求,按照该模型进行自身能力的评估,为进入下一阶段进行准备。

针对性能测试成熟度模型,其最终的目的是希望企业内部能够把性能质量作为企业业务系统上线的一条红线,以此来保证系统上线之后在生产环境中能运行稳定,无性能质量问题。

对于性能测试成熟度模型,在实际企业现状中会存在某一具体内容项的能力已经达到上一等级而其他能力还在下一等级的情况,这时评判等级则以其中最低成熟度的内容项来进行。

比如企业A在理论基础及流程规范上已经非常完善,同时已经开始给其他内部和外部的团队进行赋能,但在工具使用上尚未达到平台化的能力,此时认定A企业在性能成熟度模型中只达到了规范型的等级,而非赋能型。

六、理发店模型/ 基础曲线模型

这个模型用来描述随着负载增加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以及资源利用率的变化。该模型通过压力曲线拐点图来展示不同压力区域下系统的行为:轻压力区、重压力区和拐点区。这是对系统性能的一种基本可视化方式,有助于理解系统如何随负载变化而表现。

七、阶梯压测模型

在这种模型中,负载是分阶段逐步增加的,每个阶段都保持一定时间,然后观察系统在每个负载水平下的行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和可伸缩性。

八、全生命周期性能测试模型

这是一种更全面的方法论,强调在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内持续关注性能,而不是仅仅在开发后期进行一次性测试。它涉及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多个阶段,并确保性能要求得到满足。

九、Web全面性能测试模型

该模型包括预期指标的性能测试、独立业务性能测试、组合业务性能测试以及疲劳强度性能测试。这些方面涵盖了单个模块及整个系统的性能验证,以及长期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性测试。

如有收获,您的关注,点赞,在看,留言评论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本文标签: 性能测试的成熟模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