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794759

国产DIY耳放对比测评第一季(作死篇)

国产DIY耳放对比测评第一季(作死篇)

首先声明,本次测评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你是对的,我错了。

本次所有耳放均为我个人购买。

由于是DIY产品,所以不保证同款其他量产型号具有相同性能,本次测评结果仅适用我所买到的个体。

由于测试工作量过多,本人时间有限,所以本期测评只测这些耳放驱动入耳式耳机的表现。

因为在之前的千元以内入耳式耳机对比测评中,国产耳机有着不俗的表现,所以我对国产耳放也产生了兴趣,尤其是一些神秘但又爆款的国产DIY耳放。再加上我之前做过测评的几款国外大牌耳放,客观上来说表现比较坑,所以我对国产耳放有了一些期待。

视频测评,如果觉得文字枯燥也可以去看一下视频:

按照惯例,依然会抽奖送出。

本次测评的耳放包括:

伟良WL01甲类便携耳放高烧MUSE-01版本 215元

蓝鸟便携耳放PLUS版本(2颗OPA604) 160元

台湾电光火石便携耳放 299元

Xuanzu Pro发烧便携耳放 228元

幻影电子管耳放(通用电气5670+法国CSF6080/曙光6N瞿秋白多余的话5P免费发布广告) 1380+23红薯发芽了还能吃吗0元

伟良清风E200甲类电子管耳放(苏联6H8CX2+俄罗斯金狮12AX7学美容有前途吗) 1168+260元

还有几个耳放在路上,会后续加入对比测评。

客观测试环节。

测试原理介绍:其实早在大约一年前,我就写过文章讲过关于功放耳放和播放器的测试方法。即在测试时必须要有负载,否则直接输出到AP测出来的数值意义不大。原理其实很好理解,我们的音箱和耳机如果想发声,则必须接在放大器上,集成的也好独立的也罢,耳机和音箱无论如何是不能凭空靠原力发声的。那么反过来,当耳机接在耳放上时,耳放就有了一个负载。通常测试时会使用额定负载,但我个人认为额定负载测试和真实负载即耳机和音箱还是有所差别的。不论是耳机还是音箱单元,在发什么是以人为本生时由于运动切割磁路会产生反向电动势,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放大器的输出端性能(大致可以这样理解)。

当然,更加常见的另一种解释是阻抗匹配问题。并且,耳机的阻抗并不是定值,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图中是音箱单元的阻抗曲线,具体耳机是什么样我就不测了,实在是懒,总之也是一个变化的值。很多放大器属于恒压源,耳放输出阻抗、耳机线阻抗和耳机单元阻抗共同分压。

随着耳机播放的声音频率的变化,耳机阻抗变化时,耳机所分到的电压也就发生变化,耳放输出的频响发生变化,从而耳机的频响发生变化,整个系统的频响出现偏差。

问题是,偏差能有多大?

绿色为空载、深红色为播放器接入AKG K240S时耳放的频响曲线

上图为索尼某高端播放器的频响曲线,这诡异的Class D变化让我着实在怀疑我花了大几千到底买了啥?

还有这夸张到不行的THD+N曲线让我怀疑我的宇宙最高端Audio Precision音频测试仪是不是坏了?

不开玩笑了,所以说测耳放(功放)的时候不接负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不过,本次测评我将采取一种比较特殊的方式——直接测量整套系统的性能表现。即在使用同一个声卡和耳机的前提下,测试更换不同耳放后的耳机端最终输出的信号,这也是我们直接听到的声音,也是我个人认为最能反映耳放实际表现的测试方法。(其实和测试有源音箱的原理是一样的)

并且,在每次测试胆机(电子管)耳放时,保证胆机有充分的预热,进入状态,幻影电子管耳放默认使用法国CSF6080和美国通用电气5670。台湾电光火石耳放使用低增益模式。伟良清风E200电子管耳放输出真丝旋钮选择为50欧姆。

由于测试工作量过多,本人时间有限,所以本期测评只测这些耳放驱动入耳式耳机的表现。

首先是测试不同耳放下自然声NS3的表现。

自然声NS3在不同耳放下的频响曲线@leggings1kHz 94d背嵬军B

首先是测试前提,本次由于测试多款耳放,所以为了保证耳机在人工耳上的位置,使用了海绵套,所以低频部分完全没有泄露。并且测试从头到尾不移动耳机和人工耳,仅更换耳放。双胞胎男孩起名简单解释一下这张图。大部分耳放下NS3的频响曲线和声卡的参考输出基本是一致的。只有两个特例,一个是幻影电子管耳放(图中绿色曲线),低频部分比声卡参考输出少2~4dB并且存在衰减。而血热怎么调理另一个则是伟良WL01甲类便携经典战争电影耳放(图中蓝色曲线),低频部分比声卡小吃技术参考输出少3~10dB且存在严重衰减。

接下来是THD的表现。关于THD的测试,首先我才用85dB音量测试,因为94dB音量实际听音中很少能用到,而85dB更贴近现实alook使用,虽然85dB也已经很大了。

自然声NS3在不同耳放下的THD曲线 85dB

可以发现,除了蓝鸟耳放PLUS和幻影电子管耳放,其他耳放驱动自然声NS3的THD表现类似,均属于比较理想的状态。而蓝鸟耳放PLUS虽然THD曲线在1kHz左右略高于其他耳放,但依然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德哈内。THD曲线表现最好的是伟良WL01甲类便携耳放,但它驱动耳机的频响曲线表现并不好。

而幻影电子管耳放就有点。。。胆味!温暖!。。。反正就是电子管那个感觉,浓浓的胆味,其实我用AKG K812试听这个耳放也纳粹集中营是这种感觉,特浓。。。就连完全不玩HiFi的合租的小姐姐都能听出这个耳放有种“上个世纪80年代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看一组各个耳放在小信号下驱动耳机的THD表现,即维持耳放旋钮不变,把声卡的输出信号调整至1/5。

自然声NS3在不同耳放下的THD曲线 小信号

这算电插头是考验各个耳放对于细节的还原能力。不难看出幻影电子管耳放依然一枝独秀,也就是说即便是对于细节,依然有电子管那种感觉。其他耳放的表现大致相当,伟良WL01甲类便携耳放的THD表现依旧是最好的。

而对于幻影电子管耳放本身,把法国CSF6080替换回原机的曙光6N5P。

蓝色曲线为CSF6080 红色曲线为曙光6N5P

我们不难发现,在低频和高频均存在轻微差异。

而对于THD曲线,1kHz左右存在差异,但总的来说差异并不大。

白色曲线为CSF6080 红色曲线为曙光6N5P

接下来测试不同耳放驱动AKG N25的表现。

首先还是看频响曲线。

AKG N25在不同耳放下的频响曲线@1kHz 94dB

幻影电子管34中耳放和伟良WL01甲类便携耳放驱动AKG N25的频响曲线表现依旧和之前的测试一致。在低频部分均存在衰减且伟良WL01甲类便携耳放驱动AKG N25的衰减更多一些。其他大部分耳放驱动AKG N25的频响曲线与声卡参考输出基本一致。而图中橙色曲线是台湾电光火石耳放开启低频增强开关。

再来看一下THD的表现。依旧是85dB下测试。

AKG N25在不同耳放下的THD曲线 85dB

幻影如何介绍自己电子管耳放依然一枝独秀。其他耳放表现类似。但出人意料的是,伟良清风E200电子管耳放的表现是最好的,其实在自然声NS3的测试中,伟良清风E200的表现也很不错。所以,至少在驱动低阻抗高灵敏度的耳机时(入耳式耳机和部分头戴式耳机),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喜欢电子管的灯光的话,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这也是一个没有胆味的胆机(滑稽)。

我们继续看一下小信号的表现。

AKG N25在不同耳放下的THD曲线 小信号

不得不说,所有耳放的表现都不是特别理想。其实即便是在85THD曲线对比图中也不难看出,这几款耳放对AKG N25的驱动能力(玄学说法)不如NS3。不过伟良清风E200电子管耳放的表现依旧是最好的。

主观评价。

无。

关于底噪。Xuanzu Pro和蓝鸟耳放PLUS在入耳式耳机下存在轻微底噪,伟良WL长沙地铁招聘01甲类便携耳放底噪比较明显,且拨动音量旋钮时有噪音。幻影电子管耳放、台湾电光火石和伟良清风E200电子管耳放无可闻底噪。

总结一下:

对于入耳式耳机和低阻高灵敏度头戴式耳机:

综合考虑频响THD底噪等因素,台湾电光火石和伟良清风E200电子管耳放是不错的选择。不是特别在意底噪,Xuanzu Pro也是可以考虑的。

关于抽奖。

关注转发并截图回复即可参与,下周末开奖送Xuanzu Pro。

当然,如果你觉得我这篇测评还不错,也欢迎点赞收藏转发(哈哈)。

本次测评主要测评了这几款销量排名靠前的国产DIY耳放驱动入耳式耳机和低阻高灵敏度头戴式耳机的表现,那么下期则会比拼各个耳放驱动高阻和低灵敏度头戴式耳机的能力。并且还会测试与多款国外品牌耳放之间的对比以及与手机c级车平板电脑笔记本之间的对比,敬请期待!

最后科普一下,耳放对于耳机声场(空间印象)的改善微乎其微,最多就是想频响测试中低频多一些或者少一些,影响了音乐中的部分混响能量回放从而影响了空间感,仅此而已。对于声源定位和声场宽度不会有任何改善。

本文标签: 第一季耳放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