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794759

2020版疑为假货的MH750耳机主观评测(附有关入耳式耳机技术的思考)

2020版疑为假货的MH750耳机主观评测(附有关入耳式耳机技术的思考)

2020版疑为假货的MH750通话耳机主观评测。

对比耳机:Sony Xperia Z1自带的2013版MH750通话耳机(正版)和2020版MDR-EX155AP通话耳机windowsdefender。

T弱起小节L;DR。先来总结:正版MH750真的音质好,感觉和动圈旗舰差不太远了。

成本

听说这个耳机单卖40元不到就能买到。相比3d打印手枪之下,EX155AP需要130~150元左右,2013版的MH750曾经也要90~100元左右。它的成本的确很低。

做工

5分中的3分(对比:2013版MH750我打4分,EX155AP我打4.5分)

2020版疑为假货的MH750有点太过粗糙。塞耳朵的感觉不好,皮肤有点疼。换2013版MH750就很舒服。EX155AP更舒服一些。

设计

5分中的3分(对比:2013版MH750我打5分,EX155AP我打5分)

直插头的设计我不太喜欢,我喜欢老索尼的L型插头。这三款耳机里,2013版MH750和EX155AP都是L型插头的。

左小学补课右长短线的设计。传统的左右长短线是索尼的经典设计(如20世纪90年代Discman、Walkman等自带的耳机),左边短,右边长,右边线是从颈后绕着放的。它体现的是索尼的风格。说不上好用,但也说不上难用,能减少右边耳机的听诊器效腰肌劳损如何治疗应(我现在自己佩戴时,把左右线都从颈后绕,以减轻听诊器效应)。关于这一点,2013版的MH750是很正宗的,但是2020版疑为假货的MH750,长线居然是左耳机,短线才是右耳机,这让我大吃一惊!总之感觉很不像老索尼的风格。EX155AP则是等长设计。

音质

5分中的2分(对比:2013版MH750我打4.5分,EX155AP我打3分)

注:我个人对音质要求比较高高考后做什么,所以打的音质分偏低。

低音:(插XZ2上,使用自带Type C到3.5mm转接头)和2013版MH750较均衡的低音不同,2020版疑为假货的MH750的较低频的低音量有点偏少(60Hz以下),导致下潜有点受限。

中音(包括人声中高音):2020版疑为假货的MH750的中音300~400Hz量有点过,听起来人声像是有点鼻塞。2000~3000Hz明显较弱,不均衡。总体人声一是有点像鼻塞,二是人声高音的泛音不足,声音显得单调。

高音(不包括人声高音,人声高音的基频不超过2500Hz,算作中音):13kHz稍多些,造成齿音会比较重。这一点上,2013版MH750虽然不能说完美,但至少表现还不错,比较均衡(唯一感觉不太平衡的就是3、4kHz附近有点多,造成人的元音有点亮),比2020版疑为假货的MH750要好。EX155AP高音在5~6KHz和11~14kHz这里听着不舒服,声音太大了,造成的效果就是声音有点尖(用于通话可能不错,提高声音清晰度,但用于听音乐就不合适了)。

手机自动优化

没有发现2020版疑为假货的MH750耳机插在XZ2手机上时,手机自动用DSP给它优化的现象。也就是说,插在手机上和插在其他设备(如Tascam DR-100MKII)上声音是一样的。类似地,2013版MH750和EX155AP都不会引起DSP自动优化。

题外话一,关于入耳式耳机的制造技术

关于耳机的音质,从对各种耳机的评测来看,本如何修眉毛人对入耳式耳机(又称耳塞)的看法是:单动圈靠谱,不带电子分频的多动圈和圈铁不靠谱,多动铁可以打造成高端好耳塞。原因有三:

一、动圈单元的频响范围非常广。

二、市面上极少见到在入耳式动圈耳机内部嵌入分频电路的做法(有例外,如竹林鸟·惊鸿,内置功率分频电路【而监听音箱主要使用DSP数字分频】),更没见过嵌入DSP做频响修正。所有带DSP的都是在耳机外面多一块出来(包括真无线入耳式耳机)。

三、动铁单元的频响比较窄。

结果:动圈单元的频响调节只能靠物理手段(如振膜材质、耳机腔等),而在多单元耳机里,为了分频,又需要把它的频响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些物理手段又无法把它的频响调整到完全限定在指定的频响范围里。

索尼品牌的单动圈的旗舰,听说是MDR-EX1000。要人民币2000元左右。感觉有点贵,但不差钱的情况下可以考虑。

动铁单元的好处是本身它的频响范围就有限。所以容易做多动铁来均匀地覆盖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一个动铁旗舰的例子就是索尼IER-M9,好评很多。

相比之下,圈铁就不是那么一致地受到好评。索尼的XBA-N3AP和IER-Z1R都是圈铁设计(记得这两个型号都是带电子分频的),有人说好也有不少人说不好,而且观点还都有一些说服力。

双动圈就更在知乎上被说成是吃力不讨好的设计(但加了分频电路的除外,如竹林鸟·惊鸿)。几乎没有大厂去折腾这个。偶尔看见DIY的小厂会去做这种(如同轴动圈)。个人买了竹林鸟·惊鸿后,对它的声音很喜欢,低频收放自如。高频不是很突出,但MH750也就比它好一点点,所以这个不算缺点。具体的请见我的评价:范德成:竹林鸟“惊鸿”双动圈耳机主观评价

单动圈入耳耳机我听过几个,三星S5628手机的配机耳机感觉不错(但没正式测过,所以不好说),索爱MT15i手机的配机耳机也不错,但是我忘了是什么型号了(是不是也叫MH750?但样子和后来的版本不一样),还有Xperia Z1配机的MH750我觉得不错,还有MDR-E项链事件X450(当年卖299元)不错。

题外话二,假EX650

我闲鱼上买的MDR-EX650AP收到了,看样子感觉像是假货(但比那个假MH750强多了)。听了一下。低频不像正宗MH750那样有点过,而是比较准,下潜也没问题。中频不错。高频在4、5kHz左右(甚至6kHz)还是有点亮,人声还是会显得亮。此外,听了20~20kHz的频率扫描音频以后,它在大块的频钓鱼调漂技巧带上有比较明显的谐波失真(MH750汉乐只有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在200~300Hz左右不超过测试的总频率范围2%的一小段地方我听出了谐波失真),总之,不能算是高保真。我给它的声音打3分。

听了它的声音以后,我觉得平时我还是就听MH750吧……在这些耳机用坏之前,我也不打算买除了IER-M9这样的五单元动铁旗舰之外的其他耳机了,因为觉得花再多的钱也就那样(因为真货都评价也就那样,想来不会比MH750强太多的)。

另,小厂的不太敢买,像水月雨的银色飞船,听说声音没啥问题,但是套子容易掉……

题外话三,有关耳机套

另外,有关入耳式耳机的耳机套的大小,我个人习惯中号硅胶套,可能有人适合小号的(或中小号;其实我也适合中小号,但MH750的样式不适合用这种,因为会导致塞得太往里,耳机机身的塑料会碰到耳朵;MDR-EX155AP在这一点上却很好(索尼的二代哥伦比亚套,我的最爱),就算用小号塞也彭伯里庄园不会让机身碰到耳朵),也可能有更少数人适合大号的。耳塞的气密性对于低频的表现非常关键,所以要塞好了声音才好听,当然也不能塞得太紧,否则耳朵会不舒服。现在我的配置是MH750加大号二代哥套(但不适合所有人,因为大号哥套会带来一点异物感,但我为了音质,忍了)。

塞耳机的方法(适用于中、大号单层注册商标流程及费用套):一、用三只手指,让耳机水平向右(对于左耳)或水平向左(对于右耳),保持耳机朝向不变,轻轻塞进耳朵。二、保持耳机朝向不变(这就是为什么要三只手指拿的原因),上下左右探一探空间,看看哪里是“中心位置”,因为有时候刚塞进耳朵时位置不准,需要探准了。三、稍多用点力,往准确的位置塞一下。此时耳朵里面的空气可能会让耳朵觉得发胀,也可能不会。如果发胀了,就说明塞好了。如果没有,那么过几秒再塞一次。最多塞两三下。就算不发胀,也算它塞好了,否则没底了。

对于长一点的双层套:一、打开音乐,一女子强奸男子边听一边戴。二、用三只手指,两只手指让耳机对准耳道(而不是水平向右或向左),一只手指向内轻幻生之手顶耳机。三、调整角度,调整到中高频也能较明显听见的角度。就好了。

题外话四,微动圈

听说JVC是6mm微动圈的鼻祖。我一开始并不清楚微动圈的优势。后来才发现,从频响曲线看,绝大多数动圈入耳式耳机的最高的超高频(15kHz以上)都远不如入门级监听音箱(如JBL 厉害了我的国305P MkII)。听下来也是这种感觉。但是,微动圈如果做得好,能在这方面有所避免。如索尼移动的MH1c,竹林鸟·百灵,水月雨的银色飞船等等。高频的表现会更接近动铁(如索尼IER-M9,以及水月雨的A8和S8)。价格又是动圈的价格,所以性价比会是挺高的。

题外话五,两款微动圈耳机(索尼移动MH1c和竹林鸟·百灵)简评

——先来讲MH1c

频响曲线图片来自耳机评分实验室,侵删

总体来说,三频呈微笑曲线,但尚属均衡。MH1c的频响曲线在低、中和中到高频都类似MH750。听了扫频文件,没有可闻的谐波失真。

低音:用它的小号耳塞,气密性良好地佩戴的情况下,低音和MH750很像,但在音量大时显得更有劲一些(但听起来似乎没有竹林鸟·惊鸿双动圈来得自然,不知道是不是心理(脑放)作用)。低音的频响曲线显示在20~50Hz会由高于哈曼曲线再慢慢降低,这一点和MH750也是差不多的。

中音和高音(除了15KHz以上超高音部分):和MH750很像,清晰,没有多余的谐波。3~4Khz有点亮(用Diapason AG iPhone App和我的耳朵测的)。

超高音部分:在15~16KHz比MH750表现更好,频响响度更接近平均响度(但在15KHz还是差个10dB的感觉,在16KHz可能差超过12dB)。我目前的听力所限,无法测试17KHz。在16KHz,对比竹林鸟·百灵,MH1c还是显得差些。

配戴起来,它的耳机套比MH750自带的耳机套要舒服许多,有点二代哥套的感觉,而且小肛门潮湿号套能深入耳朵,更容易形成气密,同时减小高音部分由耳道反射造成的音染。

耳机线是面条线,最好把右耳机线从颈后绕,左线也部分放在颈后,以减少听诊器效应。

耳麦插头和iPhone可能不兼容,解决办法1:用转换线转成3.5mm耳机插头,此时麦克风无法使用。解决办法2:用支持耳麦功能的蓝牙适配器。

总之是一款耐听的耳机(当然,我个人更喜欢竹林鸟·惊鸿,虽然它的高音没有MH1c清晰)。

——再来讲竹林鸟·百灵

竹灵鸟·百灵频响曲线(来自Joker叫兽的评测贴),侵删

总体来说,呈高音清晰向的调音,但尚属均衡。听了扫频文件,没有可闻的谐波失真。

低音:用它的小号耳塞(非默认耳塞),气密性良好地佩戴的情况下,低音比较均衡,不像MH750、MH1c那样有些过脚踏三条船量。

中音和高音(除了15KHz以上超高音部分):清晰,没有多余的谐波。3~4KHz有点亮(流行的调音风格)。6~10KHz附近有点偏亮,让整体声音显nao机器人得清亮(用Diapason AG iPhone App和我的耳朵测的),但不像EX155AP那么过分和刺耳。

超高音部分:在15~16KHz比MH1c表现更好,频响响度更接近平均响度(但在15KHz还是差个2dB的感觉,在16KHz可能差5dB左右)。我目前的听力所限,无法测试17KHz。(附:在电脑上测试高频声音的方法:在听高频扫频文件时,用鼠标或手指拖动音量滑块,先从低音量开始,然后边播放边迅速地中(偏高)音量-低音量-中音量-低音量这样反复切换,以求把很难听见的频段听见。用这种方车尔尼849法,我用百灵耳机甚至听出了19kHz,只是耳朵的感受非常轻(听力所限),16kHz就比较好了,所以这耳机的“通透性”相当好。)

用这个耳机时,要用大号耳机套。蜘蛛人外墙清洗小号耳机套总是不太舒服,因为用小号套时,耳机的塑料部分隔着耳机套会顶着耳朵。

和iPhone完全兼容,这方面不需要担心。

总体耐听程度良好(长期听没问题;比EX155AP要耐听多了)。相对来说,个人更喜欢竹林鸟·惊鸿、MH1c和MH750的声音。

测试曲目:

Audiocheck - frequencycheckhigh.Audiocheck - frequencychecklow.Audiocheck - mosquitoModulated.Audiocheck - sweep20-20klog.DiapasonAG iPhone app的正弦波。Paul Mauriat - Alla Figaro.Paul Mauriat - A Frenchman in Dublin.Paul Mauriat - Paris Musette.

利益相关:我不是带货的。我是半个索粉。

本文标签: 耳机假货主观入耳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