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1794759
计算机网络发展
第一代:50年代中-60年代初 ,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主机只做内部通信和数据处理,主机与主机之间不能进行通信
第二代:60年代中-70年代初,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联网络:主机既做数据处理又可通信
第三代:70年代中-80年代末,计算机网络进行标准化发展——网络协议
1、ARPANET的标准协议
路由寻址:路由器从一个接口上接收到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进行定向并转发到另一个接口的过程
2、TCP/IP协议
知道包含哪几层? 作用? 具体哪些协议?
应用层
主要负责用户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FTP:文件传输协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DNS:域名系统
——Telnet:远程终端协议
——IMAP:Internet邮件访问协议
——POP3:邮局协议版楚汉地图本3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应用层
传输层 建立应26个字母的发音用间的端到端的连接(一种可靠,一种不可靠)
——面向连接:会话建立、数据传输、会话拆除
——无连接:不保证数据的有序到达
——TCP传输控制协议 浏览器
面向连接可靠(三次握手: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一定会确定两端都在的情况下,来进行数据的传输)速度慢——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QQ微信
无连接不可靠速度快——端口号
用来区别应用层的协议
不同的应用协议有不同的端口号端口是通过端口号来标记的,端口号只能是整数,范围滴滴下架是 0 - 65535
端口号的作用:软件的名字是为了让用户来识别的,计算机部门面试问题系统和网络是通过端口号来识别应用程序
IP地址与网络服务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通过“IP地址+端口号”来区分 不同的服务的
查看端口号(自己电脑上的):CMD—netstat -a -n —IP地址冒号后的就是端口号
互联层
——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路由寻址、传递数据报
——IP因特网协议 —— 路由寻址
无连接(不保证数据的有序到达,发送顺序可能改变)、不可靠的协议负责在主机之间寻址设定路由——ICMP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 是IP协议的一部分 非常重要的协议,对网络安全具有极其或者那更要的意义
报告错误(网络的错误检测,主机故障等)控制消息Ping程序高中历史大事年表ping 检查当前主机和目标主机是否相连
格式:ping IP地址 ;
ping 网站名字 ping www.baidu
朱家尖攻略ping 命令的执行就是ICMP协议工作的过程
网络接口层
——功能:在物理连接(网线和电脑之间)之上,实现逻辑链路(用到的博美犬怎么养协议)的连接(拨号连接)
——接口卡(网卡):具有物理地址(唯一性),即MAC地址 , 硬件地址 一个MAC地址是48位的十六进制数
IP地址不唯一
每个网卡都有唯一的硬件地址,是厂商所提供,在网上不允许有重复的硬件地址。
——SLIP协议
在串公司年会流程行线人在做天在看路上封装IP数据报婴儿牙刷用于拨号连接缺点:没有差错校验机制(每端必须知道对方的IP地址,没有办法把本端的IP地址通知给另一端如果一条串行线路用于SLIP,不能同时使用其他协议,不兼容其他)
——PPP协议:点对点协议
用于串行与并行线路上的拨号连接解决SLIP存在的问题MAC地址和IP地址的关系 解析的过程
——ARP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
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可蜗牛也有爱情以获取到他的物理地址,保证通信进行。
——RARP协议 反向(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MAC地址找到IP地址
CMD —— ipconfig/all 可查看物理地址 ——本地连接(以太网),物理地址
3、ISO的OSI/RM规范
OSI/RM模型包含哪几层?每层的作用?
第七层 应用层 对应用软件提供网络支持
第六层 表示层 表示数据形式,完成对传输数据的转化
——完成对传输数据的转化, 比如 格式化(格式标准化,不是删除的意思) 加/解密 压缩/解压(后两种发送和收到后会相反,发:解压 收:压缩)
第五层 会话层 负责建立维护拆除会话,为端系统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对话控制机制(可靠性)
数据传输的“中间商“角色,负责数据传输的”售后服务“。
——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
——管理会话
——同步数据
注意:传输层和会话层一般结合使用
第四层 传输层 负责建立一个可靠的端到端的连接,包括数据核对和初步整理
端到端指发送端到接收端
——建立、维护和撤销传输连接
第三层 网络层 负责路由寻址和广播(发送/接受消息)
——
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 负责上层(物理层)数据封装成帧
——帧:数据链路层完成从物理层到网络层的过度、准备工作
——传输管理:为网络层提供低出错率、高可靠性的数据链路
——流量控制:协调主机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率
第一层 物理层 只负责传输 0 和 1 二进制比特流
——向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把比特流还原为数据链路层可以理解的格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原理包括两方面:
1、数据通信原理
——发送端自上而下传输(直到物理层),接收端自下而上传输(直到发送端发起通信的层次)
2、对等会话原理
——对等同一层面进行数据传送 发送端和接收端只有在对等层才可通信,不同层次传输的数据格式不一样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以 报文方式传输 报文:一次性发送的数据块
传输层以 报文或者报文分段方式传输 报文分段:封装,根据实际情况对传递过来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
网络层以 分组方式传输 分组(把大的数据分割成小块进行传输发送,小块为分组)
数据链路层以 帧方式传输 帧(数据比较小)
物理层以 (二进动宾搭配不当制)比特流方式传输
帧(数据比较小)
发送端每经过一层(物理层除外)都要在倒带原数据上进行协议封装,即最前面加装一个本层所使用协议的协议头
接收端每经过一层都要对原数据进行协议解封装,即去掉原数据最前面的上层协议头
第四代:90年代至今 国际化的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因特网WWW
——ARPANET网络维护费高,所以分为两个网络:MILNET(军网) ARPANET(民网)
IP地址相关知识
IP地址的特点
32位长每个IP地址分四组,每组8位,用句点隔开每组数字的大小范围 0 - 255IP地址:网络位+主机位比如:10000011 01101011 00000011 00010001
131.107 .3.17
网络位 主机位
IP地址的类型 (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各种领域划分)
网络号范围 网络ID 最高位(转换成二进制后开头)
A类 1 - 127 8位(第一组数是网络位,其他是主机位) 0
B类 128 - 191 16位(前二组数是网络位) 10
C类 192 - 223 24位(前三组数是网路位) 110
D类 224 - 239 1110
E类 240 - 255 洗鞋机 1111
判断IP地址类别,就看四组数总的第一组数
保留地址—IP地址中某些数字已经是声明好的,可以直接用
——网络位
10127(环路测试 , 127.0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0.1指 本机)—— localhost172.16.0.0 - 172.31.255.255192.168.*.*——主机位
全0(子网)全1(广播)子网掩码
——掩码
使用子网掩码为了区分一个IP地址的网络位和主机位
用来判断任意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
实现方式:主机位上面有0表示,其他位用1表示
由连续的1和0构成默认子网掩码:A类—255.0.0.0 B类—255.255.0.0 C类—255.255.255.0可出现的数字—— 0 128 192 224 240 248 252 254 255
IP地址的运算
逻辑运算: 与 and 或 or 非 not操作的数据对象:二进制数据
——非运算 not :取反
操作数 值
1 0
0 1
——与运算 and :两个操作数中,有一个操作数为0,结果为0
——或运算 or :两个操作数中,有一个操作数为1,结果为1
判断两个IP地址是否在同一子网中
IP地址 and 子网掩码 = 瞿秋白多余的话网络ID
——都转换成二进制
——按位进行与运算
——得出子网号,判断
TCP/IP调试命令
检查配置——ipconfig
/all:查看网络配置详细信息
/displaydns:显示DNS客户解析缓存的内容
/flushdns:刷新并重设DNS客户解析缓存的内容
DNS解析的事会生成缓存,以便下次访问同样域名,加快速度
DNS
——域名系统(服务)是Internet上解决网上机器命名的一种系健康行业统。
将一个IP地址关联到一组有意义的字符上。用户访问一个网站的时候,既可以输入该网站的IP地址,也可输入其域名,两者等价。
作用:域名方便记忆,实际上访问的依然是IP地址,输入域名访问的时候,实际上是网络服务商提供了域名解析服务,把域名换成相应的IP。
域名——DNS——IP地址
域名系统的名字空间
名字空五金工艺间是指定义了所有可能得名字的集合。域名系统的名字空间是层次结构的,类似Windows文件名。
每个域名由标号序列组成,各标号之间用小数点隔开。
域名的构成
DNS规定,域名中的标号都由英文字母和数据组成,每个标号不超过63个字符(但为了记忆方便,最好不要超过12个字符) 不区分大小写
连字符-之外,其他的不能用
级别最低的雇佣兵小说域名在最左边,最高的顶级域名在最右边 三级域名.二级域名.顶级域名
完整域名不超过255个字符
DNS解析原理
查询方式:
——递归查询:DNS客户机发送到DNS服务器的查询,及时DNS服务器没有所请求的信息,也会联系其他DNS服务器
——重复(迭代)查询:当查询到域名所对应的IP地美国俚语址,会在本地生成缓存
域关系
信任关系:
传递关系(A域信任B域,B域信任C域,则A域信任C域)
域结构
子域默认信任父域
子域之间相互信任
若文中内容有问题或者错误,请斧正~
本文标签: 计算机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计算机网络发展 内容由林淑君副主任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xiehuijuan.com/baike/1686594259a85637.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