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794759

【网络编程】BPDU协议分析

【网络编程】BPDU协议分析

1 BPDU协议概述      现代交换网络环境中,为了防止发生交换环路引起广播风暴等问题,常采用STP(Spanning Tree Prtocol,生成树协议)技术。STP利用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网桥协议数据单元)中三个字段:路径开销、网桥ID、端口优先级/端口ID来确定到根桥的最佳路径顺序,从而决定一个生成树实例。

2 BPDU包结构   BPDU协议的包结构如下图所示:

 

首先是以太网帧头,包括DLC头部、LLC头部,接下来是BPDU字段,最后是为了补齐60字节边界用的DLC填充(Padding)8字节(注意,BPDU帧也经常被封装在802.1Q头部后)。 其中的BPDU协议包结构如图2所示。

  3 BPDU协议sniffer分析 3.1 BPDU协议sniffer分析   图3是sniffer捕获到到的Catalyst WS-C2924-XL输出BPDU包头部

其中:应该注意到以下一些重要信:      ●协议标识符和协议版本都是固定的0。      ●BPDU类型表明是一个配置BPDU      ●BPDU标志字段表明这既不是一个拓扑变更帧也不是一个拓扑变更确认帧      随后是根网桥标识,其中:      ●优先级是0x8000,即10进制的32768(默认值)<BR< p>

      ●MAC基地址:00:04:28:d2:09:00      随后是根网桥代价:0(表示本交换机就是根网桥)      随后是发送网桥ID,其中:      ●优先级是0x8000,即10进制的32768(默认值)      ●MAC基地址:00:04:28:d2:09:00      ●端口:发送此BPDU的交换机端口      最后是一些定时器的值:      ●消年龄:当前为0      ●消寿命:20秒(默认值)      ●根hello时间:2秒(发送BPDU的时间间隔)      ●转发延迟:15秒(交换机端口处于侦听、学习状态的时间)      2.3.2 利用sniffer捕获广播风暴      正常情况下在一个中、小型交换网络中,一般会几秒钟产生1个广播包。但是,当环路产生时,几秒内产生数万个包(峰值可达到8万多次广播/秒),我们将其称为广播风暴。      下面,我们模拟一次广播风暴(请不要在生产网络进行这样的试验)!      如图5所示,首先我们在交换机上配置命令no spanning-tree vlan 1关闭VLAN 1的生成树协议的运行,之后用命令检查、确认生成树协议被关闭。

图5  关闭生成树协议    然后,我们利用交叉线序的双绞线将交换机的fastethernet 0/1和fastethernet 0/2端口短接。几乎是同时,sniffer产生大量的报警(如果定制了声音报警,将听到连续不断的警报声)!图6显示了在sniffer的警报日志中产生的大量广播风暴的告警。(在图5中的黄色部分则显示了交换机的端口Fastethernet 0/7地址学习平均1分钟翻动(flapping)了519次!)

 

图6  广播风暴警报日志     我们也可以利用sniffer监控菜单下的历史样本观察到广播风暴。首先需要定义监控过滤器,选择地址类型为硬件、地址为广播(FF-FF-FF-FF-FF-FF)到任意地址,如图7所示。

 

图7  定义监控过滤器    之后,选择监控菜单下的设置历史样本,右击广播/秒(Broadcasts/s),开始取样。如图8所示。

图8  开始采样   这样,当广播风暴产生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异常的广播包峰值,如图9所示。

图9  广播风暴峰值

本文标签: 网络编程协议BP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