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794759

英国

英国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代议制

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关。

代议制是在资产阶级取得胜利、夺取政权之后正式确立起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现代国家大都实行自我催眠术代议制。

触手漫画

2、《权利法案》

在1688年“光荣革命”中,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及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被邀请承袭英国王位。1689年,威廉接受由议会拟定的《权利法案》,正式登基。《权利法案》淘宝店铺采集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这样,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议会不但掌握了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快速睡眠小妙招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例2】

下列国家中,君主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的是 ____。

A. 美国

B. 法国

C. 德意志

D. 英国

解: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项符合题意;、都实行共和制,没有世袭的君主;德意志的君主(皇帝)拥有实权,故、、均可排除。

故选。

3、英国责任内阁制

内阁的英文是cabinet,原意是密室。英国国王很早就有在宫中召集一些贵族、大臣和高级教士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即枢密会议)。“光荣革命”前,英国国王经常在一间小密室,召集少数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内阁”和“内阁会议”的名称由此而来。后来内阁成为议决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其权利和重要性也随之加强。但到18世纪初,内阁还不是法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只是由少数大臣参加的会议。国王退出内阁后,内阁会议转而由内阁中的财政大臣主持。主持会议的大臣逐渐获得“首相”的称号。1721年,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实际上成为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首相。在18、19世纪形成的一些惯例中,英国逐渐确立了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在内阁权力逐渐增强的同时,国王的权力被逐渐削弱,国王不再有提名首相的权力。19世纪刘世美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发展,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领袖就是首相。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下来。

【特别提示】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在这一体制下,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实际的行政首长是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田瑞生议会负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地位重要,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决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提案权。首相事实上成为英国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例3】

现在驻英大使馆的中国外交官是来自少数民族的第一位女外交官傅莹,请问:她刚到达英国时携带的国书应递交给英国的____。

A. 首相

B. 内阁

C. 女王陛下

D. 外交大臣

解: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及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英国国王虽然“统而不治”,但其仍然是国家元首,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 领袖,是国家的象征工程监理费,所以傅莹带的国书应该交给国王。

故选。

4、议会改革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操纵着议会的选举。法律对候选人有高额财产资格限定。当时有一些“衰败选区”,历经变迁,已经没有居民或者只有很少的居民,但仍有议员名额,议员比例设置很不合理。沈阳电台19世黄金饰品品牌纪以来,英国先后进行了几次重大的议会改革,选举权不断扩大。

(1)1832年议会改革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议会改革运动的高潮。资产阶级和工人都强烈要求改革。1832年,英国议会终于通过了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2)1867年议会改革

1832年改革后,工人阶级展开swb了争取选举权的宪章运动,但遭到失败。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供应商举改革的群众运动。1867年,面对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二次选举改革法案。这次改革使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3)1884年议会改革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国内经济繁荣,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同时英国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大大提高了人口素质。工人获得选举权,给民主政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议会中的两党为争取选票,竞相进行改革。1884年保守党领袖格莱斯顿提出了一个议会改革法案,据此英国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这次改革使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消耗量定额。英国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代议制民主在英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4)20世纪妇女选举权的获得

“一战”中妇女参与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促使议会考虑给予妇女选举权。1918年议会通过法案,给予妇女选举权。1928年,妇女选举权的资格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

【例4】

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心”相对应的是____。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礼乐制

解: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题干中“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分别与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相对应。 原文为“ 周公吐哺 ,天下归意思是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所以正确。

故选。

5、英国两党制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查理二世反攻王步倒算,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在政治斗争日益尖锐复杂的形势下,英国政坛发生了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土地贵族和国教上层利益的托利党与主要代表金融资本家、大商人和新贵族利益的辉格党。“光荣革命”后,辉格党和托利党先后垄断英国政权,均长变频器的工作原理达半个多世纪。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后,托利党和辉格党分别改称为保守党和自由党。自由党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保守党在力保贵族利益的同时,也设法争取其他阶层的选票。两党加强了组织建设,通过竞选议会席位,组织内阁,实行交替执政市委书记留言板。两党制的形成郑成功母亲,完善了责任内阁制,英国君主立宪制得以完善和发展。20世纪初,工党兴起,自由党逐渐分化。工党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交替执政。

【例5】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后,文官产生。到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英国文官系统相当紊乱。文官录用权主要依靠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部分高级文官通过特许证书获得职位后,也可以任命手下职员。多年来,文官管理缺少统一有效的管理监督,升迁、使用、奖惩和任免缺少常规章法,人员调配不当,工作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部门每日仅工作—小时,众人懒散,浮游度日。部门之间同类文官年薪差别大略在—之间。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议会改革拉开了政治变革的制动阀,行政、司法制度和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接踵而至。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出现了一个“改革时代”。此时中央行政改革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日益增加的社会管理工作和对外扩张的需要,增设了一些政府部级机构,如殖民地事务部(年)、贸易部(年)、公务部(年)、农业部(年)等,枢密院所属委员会也有所增加。二是对文官体制进行全面整顿和根本性改革,建立了近代文官制度。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Ⅰ)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纪末英国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Ⅱ)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硫酸粘菌素知识,分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于世纪中后期的主要原因。

答:(职业教育的特点Ⅰ)特点:文官录用无常规可据,任凭要人指定;文官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下;文官薪给参差不齐,收入多寡不等。

(Ⅱ)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杨雅晴商品贸易均居世界之首,政府职阴毛的作用能扩大;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占据统治地位,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英国政党政治的发展也要求建立新型文官制度;此前文官系统的种种弊病迫切需要实行根本性改革。

6、英国议会、内阁和首相的关系

本文标签: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