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1794759
樟子松怎么养栽培技术,樟子松的栽培技术
大家好,关于樟子松怎么养栽培技术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樟子松的栽培技术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樟子松的养殖 *** 樟子松怎么养殖 第一:土壤的选择。樟子松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唯一需要注意的一点便是:保持土壤的通透性。樟子松根系脆弱,对水的抗性差。积水的环境,会导致樟子
大家好,关于樟子松怎么养栽培技术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樟子松的栽培技术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樟子松的养殖 *** 樟子松怎么养殖第一:土壤的选择。樟子松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唯一需要注意的一点便是:保持土壤的
通透性。樟子松根系脆弱,对水的抗性差。积水的环境,会导致樟子松烂根现象,严重是,会直接导致死亡。第二:光照的处理。樟子松为喜阳植物,只需要保持足够的光照,一般条件下的樟子松均可以保持正常的形态。
第三:病虫的防治。樟子松的病虫害主要包括:松苗立枯病 、油松球果螟、落叶松毛虫、松纵坑切梢小蠹虫等等,尤其是在冬季,切勿不可放松。
樟子松的种植技术是什么?樟子松种植技术 一、技术内容及其优点
造林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每项工程都需要用一定的工艺去完成。其内容包括从育苗、造林、经营直至主伐利用全过程,造林工艺的各个工序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截至目前,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是完成樟子松造林工程的最佳工艺。它的内容概括起来说,就是集中育大(大苗),集约经营,实行“四改”,简化工序,一次成林直至主伐利用。它的主要特点是:“四改”、“五不”、“四提高”。
“四改”:改春季一季造林为雨季造林为主的多季造林;改裸根小苗造林为容器大苗造林;改浅栽为深栽造林;改密植为合理稀植造林。
“五不”:造林前不需全面整地,挖大穴深栽造林,幼树生长正常;非极端干旱情况下,栽植时不浇水可确保成活;不需要两年培土防护,试验研究表明:大苗抗旱力强,越冬后无生理干旱致死的现象发生;幼林地不需要铲趟抚育,树草并存,生育良好;合理稀植不需要多次间伐抚育,一次成林直至主伐利用。实行“五不”,不但简化了育林程序,节省了用工、降低了育林成本,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在培土防护和抚育过程中幼树损伤,从而提高了保存率和成林率。
“四提高”: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较,提高成活率20%-30%;成活率都能达到95%以上;提高保存率40%-50%;一般保存率均在90%以上,免去了补植的麻烦,林相整齐完整,提高了生长率;从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进程分析可知,7年以后进入高生长速生期,用大苗造林,其缓生期已在育大苗阶段完成,从而缩短了育林周期;一般可缩短5-10年,提高了成林率;如保护得当,不遭人畜危害,可一次成林,成林率可望达100%。
二、具体做法和技术要点
(一)田间大苗培育及移植造林
用2年生裸根苗集中育大,在田间采用大垄作业,株距1米,垄间交错配置,每公顷可栽植15000株,按保存率60%计算。可保留9000株。造要按1次成林要求,合理密度4米x 5米或5米x 5米,每公顷需苗400株-500株,也就是说,1公顷集中育大的苗木可移植造林18公顷-22.5公顷。
(二)容器大苗培育及移植造林
1.容器大苗培育
育苗地选择:选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无积水,无风蚀,有水源,便于管理的地方,周围可设保护障。
作床:苗床宽1米,长度不限,床深与装满土后的育苗袋同高,为便于管理,每两床中间应留宽50厘米以上的过道。
容器规格:通常采用塑料袋,厚约0.3毫米,袋高35厘米,直径18厘米-20厘米。每平方米可育大苗25株。
育大苗时间:装袋时间与一般裸根小苗造林时间相同。
容器苗装袋的操作 *** :就地取土装袋,采用一铺、二盖、三提苗、四满、五墩、六靠牢的操作 *** 。一铺:就是把袋平放,装土1/3,使根系舒展;二盖:就是再投入1/3的土盖在苗上;三提苗:就是把袋立起稍提苗,防止窝根,使苗木处于袋的中央位置;四满:就是把土装满;五墩:双手抱袋、墩实;六靠牢:就是把装好苗的容器袋放在育苗床内,相互靠紧靠牢,以防透风。
技术要点:为确保育大质量,提高成活率,必须掌握以下技术环节。
①选用顶芽饱满,须根完整的壮苗装袋,剔除弱苗、无顶芽苗和撸根苗。
②容器袋下部必须打孔 4个-5个。小孔直径1厘米左右,如不打孔通气透水,苗木多会窒死亡。
③苗床容器袋间隙用土填满,防止透风,及时浇灌透水抗旱保活,及时薅草,精心培育,以利生长。
④育大前2年,由于苗小抗性差,还须培土防护,以免翌春苗木因生理干旱致死。在上冻前,把苗压倒,用土盖严,翌春苗木萌动及时撤土。撤土时间宁晚勿早。培土撤土时,注意防止损伤顶芽。
2.移植造林
造林季节: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在整个生长季均可造林。最佳时间是3月上旬~4月下旬或7月上旬~8月下旬。这时造林成活率高而稳定,缓苗期短,长势良好。
苗木规格:苗高以30厘米-50厘米为宜,过小的容器苗,保护困难,抗逆性差。
植坑规格视容器袋大小而定,一般为土体直径的2倍左右,植坑深度以容器袋上口稍低于地面为原则,适当深栽,坑壁垂直,坑口坑底大小一致,严禁锅底坑。
技术要点: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确保造林成活率高、长势好的技术关键是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保证容器苗须根完整。在土体内的有效根系不断裂、不撸根。为做到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在起苗、运输和造林的各道工序中应掌握以下技术环节。
①装、运、卸苗和造林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严禁野蛮操作。
②植苗回土时,要沿坑壁四周依次踏实,避免散坨伤根。
③容器大苗移栽造林时,应适当深植,并在坑内撤掉容器袋。栽植深度一般不应小于40厘米,以增强抗旱能力.
樟子松的栽培技术如辽宁省彰武县嘉慧 苗圃等地区,1-3年生裸根苗、2年或多年生容器袋苗,在当平均地温达到7-9℃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进行。播种前要灌透底水,待床面稍干松时搂起0.5-1厘米深的麻面,然后用播种机或手推播种磙播种。幅宽3-5厘米,行距8-10厘米。播后及时镇压,覆土厚度0.5-1厘米,过厚幼苗出土困难。樟子松每亩播种量4-5公斤。
播种后在育苗地四周及中间设置防风障,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分两次撤出。为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温,床面须覆1层谷草,厚度以不见床面为宜,待苗出土后及时撤出。 幼苗生长初期灌水时应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则。速生期7-8月份应每隔3-5天灌1次透水,到8月中下旬后,为促进苗林质化,使之顺利越冬,一般不进行灌水。追肥应在苗木旺盛生长期进行。7月中旬将过密细弱的小苗间掉。松土在7-8月份进行,及时防治病虫害。
2年生以上苗木需进行移栽,在春季4月上旬进行,栽植时深度以苗叶不埋入土中为宜,栽后踩实及时灌水。移栽苗成活后适时管理,促进生长,培育成规格苗木。 松苗立枯病
此种病害发生在1-2年生幼苗上,也有发生在3年生大苗上的,但以一年生的发病率最高。病害症状随着苗木生长时日增加而变化,一般表现出以下四种类型:烂芽型立枯病、猝倒型立枯病、茎叶腐烂型立枯病和根腐型立枯病。引起幼苗立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一般说来,土湿低温时,丝核菌多、土壤干燥,气温高时,镰刀菌多。幼苗被害后,经几小时就发病,因而传染很快。出苗后发病时用药防治:30%苏化911粉,每亩用药量0.75公斤作药土,撒在苗床面上,或每亩用30%苏化911乳油720毫升加水250-500公斤,或新吉尔灭1:5000倍也行。每次施药10-30分钟后,喷清水一次,洗掉叶上药液,免去药害。
油松球果螟
在章古台地区,1年1代,每年5月,越冬幼虫开始破网而出,多数首先进入雄花序,而后进入嫩梢和2年生球果。
药剂防治:幼虫转移危害期间喷40%乐果乳油400倍液,或50%敌百乳油1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300倍的液体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或20%蔬果磷乳油500倍液。成虫出现后,每隔7天喷1次6%可湿性六六六200倍液。此外,也可在虫产卵期间施放赤眼蜂,每公顷放蜂15万头左右。
松梢螟
在章古台地区,1年两代,以不同龄期幼虫在树梢内蛀成虫道越冬,少数幼虫在树干皮下越冬。防治 *** 同油松球果螟。
松纵坑切梢小蠹虫
樟子松、油松等皆受其害。主要危害松梢和健康树干基部,而且病腐木、枯立木、风倒木和风折木则受害更甚。防治 *** 除保持林地卫生外,喷六六六粉剂。
落叶松毛虫
危害针叶,在章古台地区1年发生1代,每年4月中旬前后开始危害。防治 *** 是搞好虫情测报工作的同时,幼虫食叶期喷松毛虫杆菌,成虫期设黑光灯诱杀。此外,每株成材树绑毒绳也是防治松毛虫的良好办法。
冬季防虫
冬季,园林植物病虫的越冬场所相对固定、集中,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冬季害虫多以卵、幼虫、茧、成虫(介壳虫)在土壤、枯枝落叶、杂草、树皮、裂缝、芽腋、枝干等处越冬;病菌多以菌丝体、孢子在病残体中、土壤中越冬。如叶蝉将卵产在桂花、阴香、香樟树枝条上越冬(产卵处有白色的物质),该处以上的枝条枯死;小叶榕木虱以若虫、卵在叶腋处越冬。要及时清除这些越冬病虫体和清洁越冬场所。
应清除枯枝落叶、杂草;剪除病虫枝、重叠枝,这可直接消灭大量越冬害虫和病原,改善植物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来年树势;人工摘除虫茧、卵块、虫苞、刮除越冬蚧虫;翻耕土壤抗晒以减少土壤中越冬病虫;同时抓紧蛀干害虫的防治。
应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12月)树干涂白,这不仅可以杀死在树干上越冬的病虫,还可有效地减轻冻害。涂白材料为生石灰、硫磺(或石硫合剂)、水、盐;涂白高度为1.1米。
冬季还要注意防冻。冻害是由于气温的急骤下降致使植物原生质膜上出现透性较大的非脂类空隙,细胞内物质的渗漏而引起细胞死亡。可剪去初冬抽发的嫩枝以促进枝条的木质化及营养的积累,提高抗寒能力;停止对树木施入氮肥,可适当施些磷、钾肥;喷施抗冻剂,以增强植物的抗冻能力,减少低温下原生质内形成冻晶体对膜系统的机械伤害;根颈培土可防止根颈和树根冻伤,同时也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对不抗寒的名贵树种,还可以在树木的上风方向架设风障。
好了,樟子松怎么养栽培技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樟子松的栽培技术、樟子松怎么养栽培技术的信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樟子松怎么养栽培技术,樟子松的栽培技术 内容由林淑君副主任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xiehuijuan.com/baike/1685969865a1838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