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1794759
千打锤的功效与作用「千打锤的功效与作用图片」
大家好,关于千打锤的功效与作用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千打锤的功效与作用图片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翻百草,红糖,鸡蛋在一起的功效是什么 翻白草与红糖鸡蛋是不可以一起食用的,翻白草是清热止血的,而红糖
大家好,关于千打锤的功效与作用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千打锤的功效与作用图片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翻百草,红糖,鸡蛋在一起的功效是什么翻
白草与红糖鸡蛋是不可以一起食用的,翻白草是清热止血的,而红糖鸡蛋是活血的。翻白草可清热,解毒,止痢止血。可治妇女赤白带和月经过多症。临床偶有过敏反应,患者皮肤出现潮红、发痒,停药后即消。初服时有的病例有轻泻作用,1周后能消失。有出血倾向者可加重齿龈出血或鼻衄。l
红糖煮鸡蛋对妇女月经顺畅有很好的帮助,可让身体温暖,增加能量,活络气血,加快血液循环,月经也会排得较为顺畅。经后若感觉精神差,气色不好,可以在每天中餐前,喝一杯浓度约20%的红糖水。
不适症状较重时则可在晚餐前再加饮一杯,持续一星期即可有效改善。还可将红糖煮成红糖水喝比直接吃更容易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且更加具有补中益气,健脾胃,暖胃的功效。
红糖水是早期最常见又实用的红糖养生饮品。孕妇产后失血多,体力和能量消耗大,在产后的7~10天中若喝一些红糖水,能补充能量,增加血容量,有利於产后体力的恢复,且对产后子宫的收缩,恢复,恶露的排出以及乳汁分泌等,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红糖水也能用於外敷,同样具有排毒滋润的功效,老一辈的人大多经历过小孩子被蜜蜂蛰了,伤口又红又肿,疼痛难耐,此时父母会取少许浓度较高的红糖水涂抹於红肿处,一会儿疼痛就能减轻,红肿也会逐渐消退。秋冬季节皮肤因寒冷乾燥而瘙痒,也可用红糖水洗擦,清洁,可有效地减轻乾痒的感觉. 红糖水也可以加入白木耳,枸杞,红枣或是红豆一起煮。
有利水利尿的功效,月经期间则有助子宫废物排出,能缓解腹胀,腰紧症状;黑糖加桂圆,姜汁共煮,有补中补血效果;取番薯,红糖,姜汁一同煮,不仅具有养生功效更是一道别具风味的点心。
穿破石的功能作用 穿破石的介绍葨芝、金蝉【异名】柘根(《千金方》),川破石(《生草药性备要》),地棉根,退壳、黄龙退壳、牵牛入石、金腰带、黄蛇根、山荔枝、千重皮,穿破石的功能作用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穿破石的功能作用的资料,仅供参考。
穿破石的功能作用
穿破石( 中药 材 植物 名:畏芝)(植物科目:桑科)
别名:牵牛入石。
植物名:畏芝。
生长环境:本品为直立扳援状灌木,山地或树林中常见扳援其他树木上,在山沟、小溪的岩石丛肿也有生长。
分布:广东中部和南部,北部都有生长。此外热带亚洲、澳洲、东非洲亦有。
入药部分:根部。
采集期:全年。
采购地点:从药材公司购入。
性味:性微凉、味淡。
功能:祛风、活血散瘀、舒筋活络、去湿火。
主治、用量和用法:1、苦上肺痨,配伍用;2、湿火腰痛: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3、酒湿脚痛:干根2两、花生仁1两,清水煎服;4、四肢酸痛:干根2两,加鸡脚煎服;5、跌打,配伍用。
验方:(治跌打积瘀肿痛方)穿破石1两、千大锤5钱、入地金牛根5钱、五爪龙5钱、韩信草5钱、血见愁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凡跌扑伤,易患积瘀、肿痛。本方以穿破石通络,千大锤祛风行气,五爪龙活血消肿,入地金牛止痛,韩信草去瘀生新。络通,瘀去;肿消,痛止,其病自除。
(方歌)跌打破石可无忧,千大锤与入地牛,五爪龙与韩信草,散瘀还加血见愁。
参考资料:《临床实用中药》本品与铁色金等药配合为“铁破汤”,治 肺结核 咯血有效。
穿破石的介绍
形态特征编辑
1.常绿灌木,高2-4m。直立或攀援状;根皮橙黄色;枝灰褐色,光滑,皮孔散生,具直立或略弯的棘刺,粗壮,长5-10(-20)mm。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3-9cm,宽1-2.8cm,先端钝或渐
尖,或有微凹缺,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6-9对。花单性,雌雄异株;球状花序单个或成对腋生,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直径约6mm,雄花具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直径约1.8cm,雌花具花被片4,先端厚有绒毛。聚花果球形,肉质,熟时橙红色,直径3-5cm,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小枝暗绿褐色,具坚硬棘刺,刺长5-35mm。单叶互生;叶柄长0.5-2cm;托叶侧生,分离;叶片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下面主脉略有毛,余均光滑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花单性,雌雄异株;均为球形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个或成对着生于叶腋;雄花花被片4,长圆形,基部有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片4,花柱1,线状。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约2.5cm,橘红色或橙黄色,表面呈微皱缩,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里。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基本信编辑
地理 分布:产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疏林下或灌丛中。印度、缅甸、越南有分布。
主治: 风湿 筋骨痛、跌打损伤、 腰肌劳损 、 贫血 头晕 、四肢麻木、 月经不调 等。
药名:穿破石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 Chuān Pò Shí
【别名】 柘根(《千金方》),川破石(《生草药性备要》),地棉根、拉牛入石(《岭南采药录》),黄蛇(《广东中药》)。
【来源】 为桑科植物小柘树或柘树的根。全年可采。挖出根后,削去支根,洗净,截段晒干,或开片晒干。
【原形态】 ①小柘树,又名:奴柘(《本草拾遗》),隈枝(《益部方物略记》),隈支(《纲目》),葨芝(《云谷杂记》),构棘、九层皮、假荔枝、猴欢喜、山荔枝,黄金刺、鸟不踏、老鼠刺、饭团竻、野梅子。
常绿直立或攀援状灌木,高2~4米。根皮柔软,黄色。枝灰褐色,光滑,皮孔散生,具粗壮、直立或微弯的棘刺,长5~10毫米。单叶互生,革质,倒卵状披针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4~9厘米,宽1.5~2.8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叶柄长5~10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头状花序单生或成对,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径6毫米,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球状,结果时增大,径约1.8厘米,花被片4,顶端厚,被茸毛。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达5厘米,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②柘树,详\"柘木\"条。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溪边、灌丛中。分布湖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状】 干燥根呈圆柱形,极少分枝,粗细不一,粗者可达5~6厘米。外表栓皮橙黄色或橙红色,有细密横皱纹,菲薄如纸,极易脱落;栓皮脱落后,表面现灰黄色,并有棕黄色或橙黄 色斑 块。质坚硬。横切面皮部薄,纤维性,木部发达,黄色,满布细小密集的针孔状导管,中心或有小的髓部。以皮色黄、根条匀、无须根者为佳。
【 化学 成份】 小柘树根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
【炮制】 洗净,润透,斜切薄片,晒干。
【性味】 淡微苦,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平。\"
②《闽东本草》:\"味甘,性温。\"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微苦,微凉。\"
④《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微苦微甘,性平,无毒。\"
⑤《云南中草药选》:\"淡微甘,凉。\"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活血通经。治风湿关节疼痛,黄疸,淋浊,蛊胀,闭经,劳伤咳血,跌打损伤,疔疮痈肿。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治疮疡疥癣。\"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酒顶,消蛊胀;浸酒祛风。\"
③《本草求原》:\"壮筋骨,活血,理跌打。\"
④《岭南采药录》:\"祛风湿,十蒸九晒;治跌打,酒煎服;肩疮和蜜捣敷。\"
⑤《南宁市药物志》:\"血通经,治淋浊,去远年瘀积、 结石 。\"
⑥《闽东本草》:\"健脾益胃,舒筋活络,祛风湿,去瘀血。治腰痛、关节痛,虚劳黄肿,脾虚泄泻。\"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血散瘀。治经闭。\"
⑧《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清热 活血,止咳祛痰,治劳伤咳血。\"
⑨《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痛,治流行性 腮腺炎 ,疖肿。\"
⑩《福建中草药》:\"清热利湿。 湿热 痹,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注意】 《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用。\"
【性状鉴别】 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且1.5-2.5cm;或已切成圆形厚片。外皮黄色或橙红色,具显著的纵皱纹及少数须根痕。栓皮薄而易脱落。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薄,灰黄色,具韧性纤维,木部占绝大部分。黄色,柴性,导管孔明显,有的中央部位有小髓。气微,味淡。
【药理作用】柘木根乙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抗结核菌作用。试管中,采用改良苏通半流体琼脂培养基,接种强毒人型结核菌(H37RV),其最低抑菌浓度为6.3-12.5μg/ml。体内抗菌试验表明,给感染结核菌小鼠第2日开始给予柘木注射液1.5g/只,每日1次,至对照组半数 动物 死亡时停药,可显着延长感染小鼠的半数存活时间。[1]
附方编辑
①治肺痨,风湿:穿破石、铁包金、甘草。同煎服。(《广东中药》)
②治体虚白带:柘树根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挫伤:葨芝根和糯米捣敷。(《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④治耳久聋鸣,或有汁出,皆由 肾虚 。致多年不瘥:故铁三十斤(烧令赤,以水五斗,渍铁三宿,澄清),菖蒲七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柘根三十斤(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上药,合成一石五斗,用米二石,并曲三斗,酿如常法,候酒熟即开,用磁石三斤,捣罗为末,纳酒中,渍三宿。日夜恒饮之,取醉为度,候听闻人语乃止。(《圣惠方》铁浆酒)
⑤治小儿心热,重舌,鹅口:柘根(锉)五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更煎,取五合。细细敷之,数数为之。(《千金方》)
临床应用编辑
治疗急、慢性肝炎:取穿破石2斤,五指毛桃半斤,葫芦茶3两,加水浸过药面煮2次,药液合并浓缩至1500毫升,加白糖300克及防腐剂,静置过滤。每次45毫升,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及较重的慢性肝炎日服二次,轻症慢性肝炎日服一次,均以30天为一疗程。经治72例,临床治愈35例(急性黄疸型17例,慢性肝炎18例);好转25例(急性黄疸型6例,慢性肝炎19例);无效12例(慢性肝炎)。
【摘录】 《*辞典》
山香圆叶能作为调料用吗?山香圆叶,中药名。为省沽油科植物山香圆的干燥叶,夏、秋二季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乳蛾喉痹,咽喉肿痛,疮疡肿毒,跌扑伤痛。
中文名
山香圆叶
分布区域
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
别 称
两指剑、千打锤、七寸钉
门
被子植物门
种
山香圆
山香圆山香圆叶的功效与作用肿节风红花龙胆木蝴蝶金盏银盘山腊梅叶牡荆油喘咳静甘草百合胶囊山香圆含片
简介
本品为省沽油科山香圆的干燥叶.夏,秋二季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或长圆形,长7~22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具疏锯齿,基部锯齿渐浅或近全缘,锯齿的顶端具有腺点.上表面绿褐色,具光泽;下表面淡黄绿色,较粗糙,主脉淡黄色至浅褐色,于下面突起,侧脉羽状;叶柄长0.5~1cm.近革质而脆.气芳香,味苦.
鉴别
(1)本品横切面:上表皮细胞长方形,外被角质层,散有类圆形油细胞.下表皮细胞较小;可见顶端尖锐的单细胞非腺毛,壁较厚.栅栏组织位于上表皮下方,为1~2列细胞;海绵组织疏松,有的细胞内含有草酸钙簇晶.主脉向上,下突出,维管束外韧型,半圆状;中柱鞘纤维束排列成不连续的环.
(2)取本品粉末2g,加水50ml,煎煮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0ml,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弃去乙醚液,水液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山香圆叶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女贞苷对照品和野漆树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 l,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6: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铝甲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中草药:乌药的功效与作用【中文名】乌药(《本草拾遗》)
【类别】根类
【来源】为樟科植物乌药的根。
【植物形态】乌药,又名:旁其(《本草拾遗》),鳑魮、矮樟(《纲目》),香叶子树、白叶柴、吹风散、青竹香、钱蜞柴、钱柴头、盐鱼子柴。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5米。根木质,膨大粗壮,略成念珠状。树皮灰绿色。小枝幼时密被锈色短柔毛,老时平滑无毛;茎枝坚韧,不易断。叶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广倒卵形,长3~8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除中脉外,均光滑无毛,下面灰白色,被淡褐色长柔毛,后变光滑,叶脉3条,基出,极明显;叶柄短,有短柔毛。伞形花序腋生,几无总梗;小花梗长1.5~3毫米,被毛,簇生多数小花;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花被6片,大小几相等,广椭圆形,雄花有雄蕊9枚,排成3轮,最内一轮的基部有腺体,花药2室;雌花有退化雄蕊多枚,子房上位,球形,1室,胚珠1枚。核果近球形,初绿色,成熟后变黑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生于荒山灌木林中或高草丛中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处。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地。
本植物的叶(乌药叶)、果实(乌药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广西地区另有一种乌药,植物为白胶木,形态与本种相似,主要区别:其老叶下面密生金黄色或锈色贴伏柔毛,有光泽。参见\"千打锤\"条。
【采集】冬、春二季采挖;以初夏采者粉性大,质量好。挖取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商品称为\"乌药个\"。如刮去栓皮,切片,烘干者,称为\"乌药片\"。
【药材】①乌药个
呈纺锤形,略弯曲,两头稍尖,中部膨大,或成连珠状,长10~15厘米;膨大部直径1~2厘米。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须根残痕,具纵皱及横裂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类圆形,浅棕色而微红,稍显粉性,中心色较深,外层皮部棕色,甚薄;木质部有放射状纹理及环纹。气微香,味微辛苦.以连珠状、质嫩、粉性大、横断面浅棕色者为佳。
②乌药片
分薄片与厚片,均为类圆形片状,厚片有时斜切成椭圆形,直径1~2厘米,厚约1.5毫米;薄片厚1毫米以下。平整而有弹性。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而微红,有放射状纹理及环纹。以平整不卷、色淡、无黑斑、不破碎者为佳。
主产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广西。此外,湖北、江西、陕西、四川、云南、福建等地亦产。习惯以浙江天台所产者品质最佳,故称\"天台乌药\"或\"台乌药\"。
【化学成份】根含多种倍半萜类成分香樟烯、香樟内酯、羟基香樟内酯、乌药醇、乌药醚、异乌药醚、乌药酮。
【炮制】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泡透,根据季节注意换水,防止发臭,及时捞出切片。如已在鲜时切片者,筛去灰屑。
【性味】辛,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②《药品化义》:\"味辛带微苦,性温。\"
【归经】入脾、肺、肾、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阳明、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④《本草从新》:\"上入脾、肺,下通膀胱与肾。\"
【功用主治】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
①《本草拾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癞,并解冷热。\"
③王好古:\"理元气。\"
④《纲目》:\"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止小便数及白浊。\"
⑤《本草通玄》:\"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
⑥《玉楸药解》:\"破瘀泄满,止痛消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磨汁或入丸、散。
【宜忌】气虚、内热者忌服。
①《医学入门》:\"疏散宣通,甚于香附,不可多服。\"
②《本草经疏》:\"病属气虚者忌之。\"\"妇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内热,口渴,口干、舌苦,不得眠,一切阴虚内热之病,皆不宜服。\"
③《本经逢源》:\"不可见火。\"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选方】①治风气攻疰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头目旋晕;瘫痪,语言蹇涩,筋脉拘挛;脚气步履艰难,脚膝软弱;妇人血风,老人冷气,上攻胸臆,两胁刺痛,心腹膨胀,吐泻肠呜:麻黄(去根、节)、陈皮(去瓤)、乌药(去木)各二两,白僵蚕(去丝、嘴,炒)、川芎、枳壳(麸炒)、甘草(炒)、白芷、桔梗各一两,干姜(炮)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温服。(《局方》乌药顺气散)
②治冷气、血气、肥气、贲气、伏梁气、奔豚气,抢心切痛,冷汗,喘欲绝:天台乌药(小者,酒浸一夜,炒)、茴香(炒)、青橘皮(去白,炒)、良姜(炒)。等分为末,温酒、童便调下。(《卫生家宝方》)
③治心腹气痛:乌药,水磨浓汁一盏,入橘皮一片,苏一叶,煎服。(《濒湖集简方》)
④治胀满痞塞,七情忧思所致:天台乌药、香附、沉香、砂仁、橘红、半夏,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调。(《亦水玄珠》乌药顺气散)
⑤治浑身胀痛,气血凝滞者:香附(盐、酒、便、醋四分制之)、乌药,共细末,酒下四、五分。(《慎斋遗书》香附散)
⑥治七情伤感,上气喘,妨闷不食:人参、槟榔、沉香、天台乌药。上药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济生方》四磨汤)
⑦治气厥头痛,妇人气盛头痛及产后头痛:川芎藭、天台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葱、茶调下。(《纲目》)
⑧治产后逆气,食滞胀痛:陈皮、藿香、枳壳各钱半,厚朴一钱,泽泻、乌药、香附各二钱,木香七分至一钱,煎服。(《沈氏尊生书》排气饮)
⑨治胎前产后血气不和,腹胀痛:乌药、香附、当归、川芎(俱酒炒)各三钱。水煎服。(《本草切要》)
⑩治产后腹痛:天台乌药、杜当归,为末,豆淋酒调下。(《朱氏集验医方》乌药散)
⑾治小肠疝气乌药一两,升麻八钱。水二钟,煎一钟,露一宿,空心热服。(《孙天仁集效方》)
⑿治干湿脚气乌药一两,莳萝一分(二味炒令黄色)。同为末,温酒下二钱。若是干脚气,用苦楝子一个,柏浆水一升,煎至五合,调下。(《博济方》乌药散)
⒀治脚气掣痛,初发时:土乌药,不犯铁器,布揩去土,瓷瓦刮屑,好酒浸一宿,次早空心温服,溏泄即愈,入麝少许尤佳,痛入腹者,以乌药同鸡子,瓦罐中水煮一日,去鸡子,切片蘸食,以汤送下。(《永类钤力》)
⒁治肾经虚寒,小便滑数及白浊等疾:天台乌药(细锉)、益智子(大者,去皮,炒)。上等分,为末,别用山药炒黄为末,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曝干。每服五十丸,嚼茴香数十粒,盐汤或盐酒下。(《魏氏家藏方》固真丹,即《妇人良方》缩泉丸)
⒂治小儿慢惊,昏沉或搐:乌药磨水灌之。(《济急仙方》)
⒃治小儿疳积:天台乌药、鸡内金、五谷虫各等分,加入青黛%5(例如台乌药净末用一两,青黛用五分)。共研细末,和匀。每晨空腹用温开水送服一至三钱,连服一月。(《浙江中医杂志》乌金散。12:32(560),1958)
⒄治泻血,血痢:乌药不以多少,炭火烧存性,捣罗为末,陈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圣济总录》乌金丸)
⒅治跌打损伤(背部伤尤宜):乌药一两,威灵仙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⒆风湿麻痹。用乌药一百两、沈香五十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姜盐汤送下。此方名\"乌沈汤\"。
⒇一切气痛。用乌药(酒浸一夜后炒)、茴香(炒)、青桔皮(去白,炒)、良姜(炒),等分为末,以温酒加童便调下。
(21)几种常见病。用香附、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一至二钱,饮食不进,姜枣汤送下;疟疾,干姜白盐汤送下;腹中有虫,槟榔汤送下;头风虚肿,茶汤送下;妇女冷气,米汤送下;产后血攻心、脾痛。童便送下;妇女血海痛,男子疝痛,茴香汤送下。
(22)小肠疝气。用乌药一两、升麻八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露一宿,煨热,空心服。
(23)脚气扯痛。用乌药刮屑,浸酒中一宿,次早空心温服。溏泄好愈。加麝香少许更好。
(24)血痢。用乌药烧存性,研为末,加陈米饭做成刃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25)咽喉闭痛。用生乌药,加酸醋二碗,煎成一碗,先噙后咽,吐出痰涎好愈。
提醒您:乌药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白花蛇舌草和茶叶一起泡水喝么?不要长期
别名:蛇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蛇舌癀、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鹩哥利、千打锤、羊须草、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功效主治:1、清热解毒(肺热咳嗽、咽喉肿、肠痈、无名肿毒、蛇伤、疔疮)2、清热利湿(湿热黄疸、湿热淋、湿热痢疾)3、清热散瘀(瘰疬、癌肿)4、小儿疳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除湿.现代还用于治疗多种癌症.药性] 甘、淡、寒。归胃、肝、肺、大肠、膀胱经。[药效] 败毒抗癌、消炎退肿、清热利湿。[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食管癌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茅根、铁树叶各30克 水煎去渣,加红糖18克,分3次温服。可结合放射疗法。能加速改善症状,使癌灶消失。胃癌 白花蛇舌草60克,薏苡仁30克,黄药子9克,乌梅6克,乌药、龙葵各3克 水煎去渣,送服三七末2克,日1剂。疗效满意。亦宜于其他消化道癌。直肠癌 白花蛇舌草、龙葵、红藤各30克,半枝莲、紫花地丁各15克 水煎服,日1剂。能使症状消失。肝癌 白花蛇舌草30克,当归18克,龟版15克,鳖甲、黄芪各12克,党参、地黄、白芍、白术、柴胡、茵陈、蒲公英各9克 水煎服,日1剂。能使症状消失。肝癌 白花蛇舌草30克,当归18克,龟版15克,鳖甲、黄芪各12克,党参、地黄、白芍、白术、柴胡、茵陈、蒲公英各9克 水煎服,日1剂。配合化疗,有效率达56%。宫颈癌 白花蛇舌草60克,山豆根、海带、贯众、黄柏各30克 制成浸膏,每次服3次,日3次。继续3~5个月。能使症状消失,宫颈光滑。绒毛膜癌 白花蛇舌草60克,山稔根、八月札、半枝莲、葵树子各30克 水煎4~6小时,早、晚分服。10天为1疗程。能使子宫恢复正常,尿妊娠试验转为阴性。膀胱癌 白花蛇舌草、白英各30克,蛇莓、金钱草、土茯苓、薏苡仁各15克 水煎服。能使 *** 症状完全消失。鼻咽癌 白花蛇舌草60克,金果榄、半枝莲各9 克,水煎,早、晚分服。日1剂。治鼻咽癌肺部广泛转移,用药6周后作肺部X光照片检查,肿块阴影明显缩小。肺癌 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夏枯草、薏苡仁、铺地锦各30克,麦冬、百部、蚤休、昆布、海藻、生牡蛎、芙蓉花各15克,生地、玄参各12克,橘核、橘红各9克 水煎服。坚持用药,能使症状基本消失,肿块缩小。淋巴肉瘤 白花蛇舌草1:1注射剂,每次4毫升肌注,日2次,另口服天门冬片,每次9片,日3次。1~2个月肿块基本消失。白血病 白花蛇舌草、生黄芪、薏苡仁、大青叶各30克,玄参、生地、丹皮、草河车各15克,黄药子、地骨皮各9克 水煎服。宜于各型急性白血病。能使症状完全缓解。(2)消炎退肿,用于炎症痈肿:肠痈肿痛 白花蛇舌草30克,败酱草、红藤各15克 水煎服。阑尾炎 白花蛇舌草30克 水煎2次服,日1剂。周内症状消失。或用1:1注射剂作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日2次。重症6小时1次。(3)清热利湿,用于湿热内蕴:黄疸肝郁 白花蛇舌草、茵陈、金钱草各30克 水煎服。能使黄疸指数下降,平均3天内症状可完全缓解。亦治胆石症,有较好的排石作用。湿热尿淋 白花蛇舌草30克,车前草、白茅根各15克 水煎服。亦宜于肾炎水肿。[药量] 煎剂:30~60克。注射剂:1:1,4~8毫升。外用:适量。
中草药:土百部的功效与作用土百部
(《中药材手册》)
【别名】千锤打(《四川中药志》),滇百部、小百部(云南)。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羊齿天门冬的块根。
【植物形态】羊齿天门冬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根簇生,粗壮,肉质,先端膨大,呈纺锤形。茎直立,高30~60厘米,绿色,圆柱形,中空,下部分枝多,上部节间较短;叶状枝2~6枚簇生,扁平,镰刀状,先端渐尖.中脉明显,绿色有光泽,长6~8毫米,宽约1毫米。叶退化为鳞叶状,极小,膜质。花杂性,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花梗细弱,长10~15毫米,中部有一关节;花小,钟状,花被裂片6;雄蕊6,着生于花被基部;雌蕊1,子房3室。浆果,圆球形,直径5~7毫米,熟时黑色。
生长于阴湿和土壤肥厚的地方,常见于山麓林下草丛中。分布云南、四川、 *** 、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湖北等地。
【采集】春、秋两季挖取,除去苗茎,洗净泥沙,晒干。
【药材】多为丛生的根条,头部有芦秆及较短的干枯残茎。每条块根呈纺锤形,两端尖,长约3~7厘米,粗约0.7~1.2厘米。外表皱缩,呈灰棕色或棕褐色;干燥后多呈空壳状。坚脆,易折断,内心空虚少肉质,未充分干燥者,内心有粘性白色的肉质。气微酸,味带麻。以根条均匀,内心较饱满者为佳.
产四川、云南。
同属植物小茎叶天门冬的块根亦供药用。
【化学成分】羊齿天门冬根含粘液质达60%。粘液质经缓和水解可分成粘多糖和多糖两部分,前者由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1:1)组成,后者由果糖、葡萄糖、甘露糖(2:8:9)组成。
【炮制】以水润软,切片,晒干。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甘苦,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肺经。\"
【功用主治】①《峨帽药植》:\"治虚弱咳嗽。\"
②《四川中药志》:\"润肺燥,杀虫虱。治肺劳久咳,疗骨蒸潮热,涂疥癣。\"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剂。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敷。
提醒您:土百部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千打锤的功效与作用「千打锤的功效与作用图片」 内容由林淑君副主任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xiehuijuan.com/baike/1686683632a93804.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