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794759

2021一波最新 Redis 面试题(下),看完稳了!

2021一波最新 Redis 面试题(下),看完稳了!

点赞关注,不会迷路!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文末获取学习资料,路线图和更多面试题合集领取方式

Redis的过期策略以及内存淘汰机制

redis采用的是定期删除+惰性删除策略。

为什么不用定时删除策略?

定时删除,用一个定时器来负责监视key,过期则自动删除。虽然内存及时释放,但是十分消耗CPU资源。在大并发请求下,CPU要将时间应用在处理请求,而不是删除key,因此没有采用这一策略.

定期删除+惰性删除是如何工作的呢?

定期删除,redis默认每个100ms检查,是否有过期的key,有过期key则删除。需要说明的是,redis不是每个100ms将所有的key检查一次,而是随机抽取进行检查(如果每隔100ms,全部key进行检查,redis岂不是卡死)。因此,如果只采用定期删除策略,会导致很多key到时间没有删除。

于是,惰性删除派上用场。也就是说在你获取某个key的时候,redis会检查一下,这个key如果设置了过期时间那么是否过期了?如果过期了此时就会删除。

采用定期删除+惰性删除就没其他问题了么?

不是的,如果定期删除没删除key。然后你也没即时去请求key,也就是说惰性删除也没生效。这样,redis的内存会越来越高。那么就应该采用内存淘汰机制。

在redis.conf中有一行配置

maxmemory-policy volatile-lru1

该配置就是配内存淘汰策略的(什么,你没配过?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 volatile-lru: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 volatile-ttl: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挑选将要过期的数据淘汰

  • volatile-random: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任意选择数据淘汰

  • allkeys-lru:从数据集(server.db[i].dict)中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 allkeys-random:从数据集(server.db[i].dict)中任意选择数据淘汰

  • no-enviction(驱逐):禁止驱逐数据,新写入操作会报错

ps:如果没有设置 expire 的key, 不满足先决条件(prerequisites); 那么 volatile-lru, volatile-random 和 volatile-ttl 策略的行为, 和 noeviction(不删除) 基本上一致。

Redis 为什么是单线程的

官方FAQ表示,因为Redis是基于内存的操作,CPU不是Redis的瓶颈,Redis的瓶颈最有可能是机器内存的大小或者网络带宽。

既然单线程容易实现,而且CPU不会成为瓶颈,那就顺理成章地采用单线程的方案了(毕竟采用多线程会有很多麻烦!)Redis利用队列技术将并发访问变为串行访问

1)绝大部分请求是纯粹的内存操作(非常快速)

2)采用单线程,避免了不必要的上下文切换和竞争条件

3)非阻塞IO优点:

  • 速度快,因为数据存在内存中,类似于HashMap,HashMap的优势就是查找和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1)

  • 支持丰富数据类型,支持string,list,set,sorted set,hash

  • 支持事务,操作都是原子性,所谓的原子性就是对数据的更改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

  • 丰富的特性:可用于缓存,消,按key设置过期时间,过期后将会自动删除如何解决redis的并发竞争key问题

同时有多个子系统去set一个key。这个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不推荐使用redis的事务机制。因为我们的生产环境,基本都是redis集群环境,做了数据分片操作。你一个事务中有涉及到多个key操作的时候,这多个key不一定都存储在同一个redis-server上。因此,redis的事务机制,十分鸡肋。

  • 如果对这个key操作,不要求顺序:准备一个分布式锁,大家去抢锁,抢到锁就做set操作即可

  • 如果对这个key操作,要求顺序:分布式锁+时间戳。假设这会系统B先抢到锁,将key1设置为{valueB 3:05}。接下来系统A抢到锁,发现自己的valueA的时间戳早于缓存中的时间戳,那就不做set操作了。以此类推。

  • 利用队列,将set方法变成串行访问也可以redis遇到高并发,如果保证读写key的一致性

对redis的操作都是具有原子性的,是线程安全的操作,你不用考虑并发问题,redis内部已经帮你处理好并发的问题了。

Redis 集群方案应该怎么做?都有哪些方案?

1.twemproxy,大概概念是,它类似于一个代理方式, 使用时在本需要连接 redis 的地方改为连接 twemproxy, 它会以一个代理的身份接收请求并使用一致性 hash 算法,将请求转接到具体 redis,将结果再返回 twemproxy。

缺点:twemproxy 自身单端口实例的压力,使用一致性 hash 后,对 redis 节点数量改变时候的计算值的改变,数据无法自动移动到新的节点。

2.codis,目前用的最多的集群方案,基本和 twemproxy 一致的效果,但它支持在 节点数量改变情况下,旧节点数据可恢复到新 hash 节点

3.redis cluster3.0 自带的集群,特点在于他的分布式算法不是一致性 hash,而是 hash 槽的概念,以及自身支持节点设置从节点。具体看官方文档介绍。

有没有尝试进行多机redis 的部署?如何保证数据一致的?

主从复制,读写分离

一类是主数据库(master)一类是从数据库(slave),主数据库可以进行读写操作,当发生写操作的时候自动将数据同步到从数据库,而从数据库一般是只读的,并接收主数据库同步过来的数据,一个主数据库可以有多个从数据库,而一个从数据库只能有一个主数据库。

对于大量的请求怎么样处理

redis是一个单线程程序,也就说同一时刻它只能处理一个客户端请求;

redis是通过IO多路复用(select,epoll, kqueue,依据不同的平台,采取不同的实现)来处理多个客户端请求的

Redis 常见性能问题和解决方案?

(1) Master 最好不要做任何持久化工作,如 RDB 内存快照和 AOF 日志文件

(2) 如果数据比较重要,某个 Slave 开启 AOF 备份数据,策略设置为每秒同步一次

(3) 为了主从复制的速度和连接的稳定性, Master 和 Slave 最好在同一个局域网内

(4) 尽量避免在压力很大的主库上增加从库

(5) 主从复制不要用图状结构,用单向链表结构更为稳定,即:Master <- Slave1 <- Slave2 <- Slave3…

往期面试题汇总:001期~150期汇总

讲解下Redis线程模型

文件事件处理器包括分别是套接字、 I/O 多路复用程序、 文件事件分派器(dispatcher)、 以及事件处理器。使用 I/O 多路复用程序来同时监听多个套接字, 并根据套接字目前执行的任务来为套接字关联不同的事件处理器。

当被监听的套接字准备好执行连接应答(accept)、读取(read)、写入(write)、关闭(close)等操作时, 与操作相对应的文件事件就会产生, 这时文件事件处理器就会调用套接字之前关联好的事件处理器来处理这些事件。

I/O 多路复用程序负责监听多个套接字, 并向文件事件分派器传送那些产生了事件的套接字。

工作原理:

I/O 多路复用程序负责监听多个套接字, 并向文件事件分派器传送那些产生了事件的套接字。

尽管多个文件事件可能会并发地出现, 但 I/O 多路复用程序总是会将所有产生事件的套接字都入队到一个队列里面, 然后通过这个队列, 以有序(sequentially)、同步(synchronously)、每次一个套接字的方式向文件事件分派器传送套接字:

当上一个套接字产生的事件被处理完毕之后(该套接字为事件所关联的事件处理器执行完毕), I/O 多路复用程序才会继续向文件事件分派器传送下一个套接字。如果一个套接字又可读又可写的话, 那么服务器将先读套接字, 后写套接字.

为什么Redis的操作是原子性的,怎么保证原子性的?

对于Redis而言,命令的原子性指的是:一个操作的不可以再分,操作要么执行,要么不执行。

Redis的操作之所以是原子性的,是因为Redis是单线程的。(Redis新版本已经引入多线程,这里基于旧版本的Redis)

Redis本身提供的所有API都是原子操作,Redis中的事务其实是要保证批量操作的原子性。

多个命令在并发中也是原子性的吗?

不一定, 将get和set改成单命令操作,incr 。使用Redis的事务,或者使用Redis+Lua==的方式实现.

Redis事务

Redis事务功能是通过MULTI、EXEC、DISCARD和WATCH 四个原语实现的

Redis会将一个事务中的所有命令序列化,然后按顺序执行。

  • redis 不支持回滚“Redis 在事务失败时不进行回滚,而是继续执行余下的命令”, 所以 Redis 的内部可以保持简单且快速。

  • 如果在一个事务中的命令出现错误,那么所有的命令都不会执行;

  • 如果在一个事务中出现运行错误,那么正确的命令会被执行。

  • 注:redis的discard只是结束本次事务,正确命令造成的影响仍然存在.

    1)MULTI命令用于开启一个事务,它总是返回OK。MULTI执行之后,客户端可以继续向服务器发送任意多条命令,这些命令不会立即被执行,而是被放到一个队列中,当EXEC命令被调用时,所有队列中的命令才会被执行。

    2)EXEC:执行所有事务块内的命令。返回事务块内所有命令的返回值,按命令执行的先后顺序排列。当操作被打断时,返回空值 nil 。

    3)通过调用DISCARD,客户端可以清空事务队列,并放弃执行事务, 并且客户端会从事务状态中退出。

    4)WATCH 命令可以为 Redis 事务提供 check-and-set (CAS)行为。可以监控一个或多个键,一旦其中有一个键被修改(或删除),之后的事务就不会执行,监控一直持续到EXEC命令。

    Redis实现分布式锁

    Redis为单进程单线程模式,采用队列模式将并发访问变成串行访问,且多客户端对Redis的连接并不存在竞争关系Redis中可以使用SETNX命令实现分布式锁。

    将 key 的值设为 value ,当且仅当 key 不存在。若给定的 key 已经存在,则 SETNX 不做任何动作

    解锁:使用 del key 命令就能释放锁

    解决死锁:

    • 通过Redis中expire()给锁设定最大持有时间,如果超过,则Redis来帮我们释放锁。

    • 使用 setnx key “当前系统时间+锁持有的时间”和getset key “当前系统时间+锁持有的时间”组合的命令就可以实现。

    最新2021整理收集的一些面试题(都整理成文档),有很多干货,包含mysql,netty,spring,线程,spring cloud等详细讲解,也有详细的学习规划图,面试题整理等,

     点击 : 一线大厂核心技术分享 分享最新技术,走在知识前端

    点击一起学习 暗号:csdn 最新学习资料+简历优化资源

                             

      

    后续会分享更多纯干货文章,希望能真正帮到你们。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欢迎关注点赞啊!

                                                           

    本文标签: 看完一波面试题最新Re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