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794759

植物的百毒全书(毒植物大全)

植物的百毒全书(毒植物大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植物的百毒全书,以及毒植物大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草纲目共多少卷…?多少药材?公认的毒药多少种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1518-1593年)以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植物的百毒全书,以及毒植物大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草纲目共多少卷…?多少药材?公认的毒药多少种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

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 *** )、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

最早的植物学著作

最早的地方植物志

《南方草木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为晋代嵇含所撰。公元304年问世。共上、中、下三卷,分草、木、果、竹四大类。书中记载了广东、广西及越南的植物总共80种。其中上卷记载草类植物29种,中卷记载木类植物28种,下卷记载果类植物17种以及竹类6种。同时还有关于生物防治的记载。本书是研究我国古代植物的重要资料。

最早的植物学辞典

《花果卉木全芳备祖》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系统的植物词典。为南宋学者陈景沂所编纂。成书于1256年。全书共58卷,分为果、花卉、草木、农桑、蔬菜和药物等部分。这部书出版后,其它原本都已散失。现存唯一的原本保存在日本宫内厅书陵部。1979年10月,日本宫内厅把这本书的影印件赠送给我国。

最早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的著作

《救荒本草》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的著作。为明代皇帝朱元璋的第5个儿子朱橚所撰。成书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了在灾荒时可利用的野生植物414种,其中出自以前本草的有138种,新增加的276种,分为草类245种,木类80种,米、谷类20种,果类23种,菜类46种。这些植物中不仅有常见的食用植物,还有习惯上不食用,甚至是有毒的植物。朱橚在自己的园圃里栽植了许多植物,不但亲自观察,而且叫画工依照实物逐一绘图,并对植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予以说明。《救荒本草》受到世界植物学家和科学史家的高度赞赏。

最早、最大的区域性植物志

《植物名实图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最大的区域性植物志。为清代吴其濬(1789-1847)所编著。本书共分38卷,12大类。谷类2卷、蔬菜4卷、草类24类、果部2卷、木类6卷,共计植物1714种,比《本草纲目》增加了519种。书中对各种植物的形态、颜色、性味、用途及药用价值都加以收录。所附插图极为精美,比以往任何本草都要细致、清楚、形象、生动、逼真。作者亲自去过许多地方考察。尤其是江西、湖南、云南、山西、河南、贵州等省。这些地区过去植物收载很少。

最早介绍西方近代植物科学的著作

清代著名数学家李善兰和英国人韦亷臣合作编译的《植物学》,为我国第一部介绍西方近代植物科学的著作。全书共8卷,约35000字,有插图200多幅。书中内容是根据英国植物学家林德利(J. Lindley 1799-1865)所著的《植物学纲要》中的重要篇章编译而成的。书中主要介绍了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植物的地理分布,植物体的内部组织构造,植物体各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以及植物的分类 *** 等等。李善兰在书中创译了细胞、萼、瓣、心皮、子房、胎座、胚、胚乳等植物学专门术语。分类学中的\"科\"和伞形科、石榴科、菊科、唇形科、蔷薇科、豆科……等许多科的名称均从他笔下首次出现。\"植物学\"一词也是他首次创译的。这些名词皆一直沿用至今。

编译者李善兰(1811-1882),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1852年,在上海与英国传教士卫烈亚力和韦亷臣等合作,翻译介绍西方自然科学著作,除《植物学》之外,还有《几何原本》、《代数学》、《重学》、《天谈》……等著作。1858年,《植物学》一书由上海墨海书馆出版。它的问世对我国早期植物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急,在线等!植物保护学 几个问题

昆虫(insect)和螨类(mite)都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下的大类群,前者属于昆虫纲(Insecta),后者属于蛛形纲(Arachnoidea)。

昆虫和螨类与植物关系密切。在栽培植物中,没有一种不受昆虫为害。植食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十分可观,就我国记载可食水稻的昆虫约有300种,食棉花昆虫已超过300种,食苹果昆虫超过160种,食桑树昆虫达800种,农产品收获后在贮存或运输中,还要受贮粮害虫为害,我国贮粮害虫也超过100种。由于害虫对植物的为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如水稻螟害常年发生,轻害年平均损失率约为5%,重害年可达30%;近年来我国棉花由于受棉铃虫的为害,使其产量大幅度下降,有的棉区甚至绝收;贮粮害虫对粮食的损害达5%~10%是常见的;果树、蔬菜受害后的损失率达15%~20%,这还不包括品质上造成的损失,马尾松毛虫每年都有将成片松林吃光的报告;各种天牛的钻蛀为害使林木造成大量死亡,使木材失去经济价值。与农林业生产相关的最著名的二斑叶螨(俗称棉花红蜘蛛)是为害农作物的重要害螨。它的寄主广泛,我国已知有32科,113种植物。它对棉花的为害轻则红叶,重则落叶,状如火烧,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是为害苹果等果树的重要害螨,它们吸食叶片及初萌芽的汁液,猖獗年份还为害幼果。严重受害的树不仅当年果实变小 ,不能成熟,而且大大影响了当年花芽的形成和次年的产量。最近研究表明,由于该两种叶螨的严重为害,当年可减产10%左右,而次年的减产率高达70%~80%;在粮仓中已知有80余种螨类,它们不仅啮食粮食胚部,而且使粮食变质发臭,损失严重。昆虫与螨类对植物为害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传播植物病害。如在已知的249种植物病毒病中,仅蚜虫能传播的就占159种;小麦、玉米、水稻上均有飞虱、叶蝉传播的多种病毒病。瘿螨传播的植物病毒病达15种之多。

昆虫、螨类传病给生产上带来的损失远比它们的直接为害大得多,因而防治媒介昆虫就成了防治许多植物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由上述已知昆虫和螨给农、林业带来的损失是严重的,但并非所有植食昆虫和螨都对植物有害。据统计,其有害的种类,即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植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经济损失而必须加以防抬的。只不过占为害植物昆虫和螨总数的百分之几,绝大多数的种类是潜在性的或间歇性的,它们为害很轻或偶然严重。其中的主要原因除了自然生态因素的控制之外,害虫、害螨天敌的控 *** 用是不容忽视的。如昆虫中有28%是捕食性的,24%是寄生性的。在昆虫纲的33个目中,捕食性昆虫天敌分属18个目,近200个科,寄生性天敌分属于5个目,近90个科。捕食性和寄生性益螨种类也十分丰富,如自从利用智利小植绥螨(Phyoseiulus Persimilis)防治叶螨成功以来,对植绥螨的形态、分类、生物学、生态学及其墅殖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极为迅速,其已知有益种类由1950年的20种,增加到了现在的1000余种。除研究利用“以螨治螨”外,正在探讨“以螨治虫”途径。

网上给你搜的 这里有全的 看看吧

药用植物百科全书主治失眠的植物有哪些?

中国预防医科院病毒所曾毅院士对植物所含物质的促癌作用进行了研究,从1693种中草药和植物 *** 检出18个科中的52种植物含有促癌物质。这些植物多属大戟科和瑞香科,其中铁海棠、变叶木、乌柏、红背桂花、油桐、金果榄等一些市民家中及公园里常见的观赏性花木均含有促癌物质。 52种致癌植物包括:石粟、变叶木、细叶变叶木、蜂腰榕、石山巴豆、毛果巴豆、巴豆、麒麟冠、猫眼草、泽漆、甘遂、续随子、高山积雪、铁海棠、千根草、红背桂花、鸡尾木、多裂麻疯树、红雀珊瑚、山乌桕、乌桕、圆叶乌桕、油桐、木油桐、火殃勒、芫花、结香、狼毒、黄芫花、了哥王、土沈香、细轴芫花、苏木、广金钱草、红芽大戟、猪殃殃、黄毛豆付柴

胡秀英(国际著名植物学家)详细资料大全

胡秀英(1910年2月12日—2012年5月22日),原籍江苏徐州,国际著名植物学家。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荣誉讲座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崇基学院资深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安诺树木园(Arnold Arboretum)荣休高级研究员。

1933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1937年于岭南大学完成硕士课程,并于1946年到美国哈佛大学深造,是首位到哈佛在植物学获取博士学位的中国女学生。取得博士学位后,胡秀英受聘于哈佛大学进行植物学研究。1968年,返港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生物系高级讲师,继续其对香港植物的研究工作。历任南京中山植物园顾问、广州华南农业大学荣誉教授、深圳仙湖植物园顾问。1999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荣誉讲座教授。

胡秀英是冬青、萱草、泡桐、菊、兰等植物的世界权威学者,毕生致力于研究植物分类学,采集植物标本超过三万份,发表超过一百六十篇专题论文,并获“植物学活百科全书”之美誉。

2001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向胡秀英教授颁授铜紫荆星章,以表扬其毕生对植物学及中医药研究的卓越贡献。2002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第一届院士。2012年5月22日,胡秀英教授病逝于香港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享年102岁。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胡秀英 外文名 :Hu Shiu-ying 别名 :Holly Hu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江苏徐州 出生日期 :1910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 :2012年5月22日 职业 :植物学家 毕业院校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 主要成就 :铜紫荆星章 代表作品 :《中华食用植物》 人物生平,社会贡献,华人之光,植物指南,香港足迹,中大情怀,凉茶专家, 人物生平 1910

二月二十二日生于江苏省北部徐州农村袁家洼。 1926-1933

取得徐州正心女校奖学金入读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并于一九三三年毕业。期间曾回正心女校任体育教师两年。 1934-1937

广州岭南大学任植物学助教,同时兼读生物系硕士学位。在论文导师莫古礼教授 (F.A. McClure) 指导下完成首项研究及毕业论文《中国之补品》。一九三七年六月获颁广州岭南大学生物系硕士学位。 青年胡秀英 1938-1946

于四川成都华西协和大学生物系教授植物学达八年之久。期间走遍四川及巴蜀群山,并多次不辞劳苦往川西雪山采药。其中一次于四川重庆九峰山采集得一小红果,疑是冬青,带回重庆中国科学院标本馆研究,及后写下多篇有关冬青的论文。并于此期间,按卢斯洛 (L.E.T. Loesener) 之冬青专著,为南京农学院标本馆冬青标本鉴定及命名。此项研究受到哈佛大学梅乐尔教授 (E. D. Merrill) 大为赞赏,乃据此发出奖学金。 1946

获美国哈佛大学之女子书院Radcliffe College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 1949

完成中华冬青科博士论文,取得博士学位,为首位在哈佛取得有关学历的女性。在国际植物学界得“Holly Hu”之美誉(Holly正是冬青的英文名字)。 1949-1968

任哈佛大学安诺树木园 (Arnold Arboretum, Harvard University) 植物学家,开始长达五十多年的中国植物标本分类鉴定、植物地理及植物资源的利用的研究。 1952

以《使用现存美国的文献与数据编著中国植物志》一文获纽约中华基金会 (China Foundation) 所发起“暂居美国的留学生可作什么以建设祖国”之征文比赛第一名。 1953

获哈佛大学基金资助筹组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之研究计画。 1955

获纽约中华基金会 (China Foundation) 资助出版Flora of China,Malvaceae(锦葵科)。 1957

进行编著中国植物研究工作,将文献资料,详记于十五万八千张卡片上(即哈佛大学植物标本馆(Harvard University Herbaria) 网上的Hu Card Index (胡氏卡片) 的原稿)。获太平洋科学研究会的邀请,开始撰写Flora of China《中华食用植物》(于二零零五年由中文大学出版社印行),同年并获颁美国科学成就奖。 1961

莎草科一种广西植物被命名为秀英藨草 (Scirpus huaeT. Koyama),以表扬胡教授对中国植物研究的贡献。 1962

Paclt 在玄参科发表Shiuyinghua秀英花属,以表扬胡教授对泡桐属研究的贡献。 1968-1975

应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容启东院长之邀,赴崇基学院任高级讲师,教授普通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并作野外采集考察。期间编写香港植物志。课余踏遍香港山头,至今采得标本二万多份,所采标本每套五份,一份为香港中大,一份送去哈佛鉴定,其余寄英国邱植物园标本室、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史密森尼研究所等标本室。期间往返哈佛六次,鉴定收录了九千种香港植物标本。 胡秀英教授 1970

与香港中大生化系江润祥教授经常到农村考查药用植物,并在科学馆附近,建立第一个中大药园,命名为“药园”。为中大生化系江润祥教授与化学系张雄谋主任讨论组织中药研究中心事宜上担任书记一职,并负责文献收集、整理分类,促成“中药研究中心”的建立。 1971

创办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在中大开设“本地植物”课程,并开始进行人参研究。 1975

荣休。留任香港中大生物系植物标本室工作。并经常获邀到国内讲学,又任南京师范大学荣誉教授、香港爱护树木协会顾问、香港园艺学会顾问、纽约优秀中华学人协会会员。 1976

任美国哈佛大学安诺树木园 (Arnold Arboretum, Harvard University) 荣休高级研究员。 1979

获颁全美冬青学会荣誉奖。 1980

获邀到国内九所大学巡回讲学。同年获颁美国草药学会突出成就奖。 1981

一种属香港独有并仅见于尖山及中大校园的竹树品种首次被发现,并被以胡教授之名字命名为“秀英竹” (Arundinaria shiuyingianaL.C. Chia But),以表扬胡教授对香港植物研究的贡献。 胡秀英 1984

利用哈佛大学植物数据和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中文书籍,为陈存仁医生著作《中国药学大典》中的七百余种中药鉴定名称。同年,任广东华南农业大学荣誉教授。 1992

全美冬青学会以“胡秀英”命名成立一个卓越贡献奖,并将首个奖项颁与胡教授。发现新品种蛇菰,命名为“香港蛇菰” (Balanophora hongkongensisK.M. Lau, N.H. Li S.Y. Hu),并在哈佛大学植物学报发表。 1995

鳞毛蕨科一种由胡秀英教授采于四川的植物被命名为秀英耳蕨 (Polystichum huaeH.S. Kung L.B. Zhang),以表扬胡教授对中国植物研究的贡献。 1997

卫矛科一种由胡秀英教授采于四川的植物被命名为秀英卫矛 (Euonymus huiJ.S. Ma),以表扬胡教授对中国植物研究的贡献。 1999

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荣誉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高级导师。参与香港中大中医学院教研人员进行的“三冬茶”研究计画,并发展成产品出售。同年获“星域轩城市之光”科学及发明奖。 2001

美国哈佛大学将胡教授多年来蒐集的中国植物数据卡片数位化后,发放在网际网路上,命名为 Hu Card Index (胡氏卡片)。

获颁香港特别行政区铜紫荆星章。

获选入香港电台“杰出华人”系列。 2002

获颁香港中文大学第一届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名誉生物系高级研究员。同年获颁香港女工商及***人员联会举办“2002年杰出***女性及女企业家选举”的杰出***女性大奖。 2004

获颁星岛报业“2003年杰出领袖选举”的教育及学术组别奖。 2005

集四十八年研究精要的Food Plants of China《中华食用植物》,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

茜草科一种香港植物被命名为秀英耳草 (Hedyotis shiuyingiaeT. Chen),以表扬胡教授对香港植物研究的贡献。 2008

获颁美国草药评议会“终身成就奖”。 2009

兰科一种海南岛植物被命名为秀英翻唇兰 (Hetaeria shiuyingianaL. Li F.W. Xing),以表扬胡教授对中国兰科植物研究的贡献。 2010

在亚洲电视举办的《2010年度第一届感动香港十大人物颁奖礼》中,荣获“感动香港十大人物”。

兰科一种缅甸植物被命名为秀英萍兰 (Pinalia shiuyingianaOrmerod E.W. Wood),以表扬胡教授对中国兰科植物研究的贡献。 2012

五月二十二日于香港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因病辞世,享年一百零二岁。 社会贡献 华人之光 胡秀英教授有很多称谓:“百草婆婆”、“冬青之母”、“会走路的植物学百科全书”……她1949年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由此开始长达一甲子的中国植物研究。她是冬青、萱草、泡桐、菊、兰等植物的世界权威,在400多种冬青中,四分之三由她命名。她自1968年起到香港中文大学执教及做研究,此后40余年大多在港渡过。 胡秀英教授摄于香港中大图书馆前 位于红磡世界殡仪馆的胡秀英灵堂,以白色为主调、按基督教礼仪布置。她的遗像下摆放著其生前最爱的新鲜白兰花、白菊花和冬青标本,还有数百支蜡烛,点点烛光伴她上路。 胡教授是2012年5月22日在香港过世的。随后几天,电视台重播了香港电台2003年为她 *** 的“杰出华人”纪录片,该系列片中还有高锟、杨振宁、王世襄等人。 香港中大校长沈祖尧吊唁胡教授说:“每一位中国人都应为她的成就感到骄傲。”香港特区候任行政长官梁振英也献上花篮并寄来悼辞:“她那专心致志、坚韧不屈、永不言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为学和为人之道,给我们立下永恒典范。” “我对得起香港,对得起中华民族。”胡教授生前接受采访时说。她的学子们决定,将在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和深圳仙湖植物园各选植一棵冬青,把她的骨灰洒在树下,纪念她在跨越一世纪的人生中对三地的贡献。 植物指南 自1968年来港后,胡秀英便致力研究香港各种植物,成为“会走路的香港植物指南”。“每一个地方都有其不同的自然环境,香港的自然环境是中国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但与广州、北京等地完全不同,所以香港有其独特之处。”她指出,研究一个地方的植物,并非单找特别的,而应当研究所有的现象。“对一个研究植物的人,当他钻到自然的心里面,每一样东西都变得有趣。”她补充。正是这种广泛的兴趣,使她对香港植物了如指掌,谈起各种植物,从名称到特征、经济价值或药用效能,都那么细致、生动。 香港足迹 为了研究香港植物,胡秀英把香港所有山头、所有的岛、所有的海边都踏遍了。35年来,她每去一个地方看到的植物,都采五份做成五个标本,编上号数。她采集来的标本,一个存在香港中文大学,其它则会送到各国植物研究所。而在她的足迹遍及香港四十个郊野公园后,香港人终于知道:香港共有2500种植物。 中大情怀 在美国哈佛教书二十多年,普通人不会明白她为何放弃哈佛的高薪厚职,任教香港中文大学,一教便是35年。这样的缘份结于1967年,那时崇基书院教生物的老师移民,胡教授的朋友得知崇基没有人教生物系,立刻写信给她,希望她能到中大教生物系。“我听到了,立时便来。”这样的效率正正表现胡教授直率的性格。她回忆当年的学生都非常勤奋,她又指出,科学是有历史性的,如今大部分学生都研究基因,和从前不同,但有些老师教有关植物的课程时,时常向她请教,她也常常带老师们出去走走。 胡秀英教授(2004年于大帽山) 香港中大生物系的标本室更成为了胡秀英的实验室,实验室内所有的东西,都是她亲手采集而来,并成为其研究著书的资料。她有关植物的专题论文及著作超过150份。 凉茶专家 说起香港植物,胡教授如数家珍,但鲜为人知的却是,她研究植物有个“特别取向”——从植物与香港人的关系出发,并成为香港的“凉茶”专家。她笑指,研究植物就是研究香港生命科学的一部分。香港人用凉茶,是因为这里一年365天,有3/4的时间处在湿热的环境中,让人不舒服,香港市民渐渐发明用凉茶祛毒解热。“他们不止用一种植物,普通凉茶都是十几种到二十四种,放在一起,各有不同的效果。凉茶中什么都有,喝下去,需要哪一种便吸收哪一种。”她以此总结香港人喝凉茶的艺术。 胡秀英教授最为巿民大众所认识的,要算是由她与香港中文大学研发的“三冬茶”。“三冬茶”是由三味冬青科植物的入药部分,即岗梅根、救必应和苦丁茶,再佐以其他药材研制造而成,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见咽痛,头痛,发热等。 胡秀英教授 岗梅根是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的根,味苦、甘,性凉,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常用于感冒,咽喉肿痛,风火牙痛,肺痈等。 救必应是铁冬青(Ilex rotunda)的干燥树皮,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湿止痛,常用于暑湿发热,咽喉肿痛,湿热泻痢,脘腹胀痛等。 苦丁茶是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的叶。味苦、甘,性寒,能清热解毒,清头目,除烦渴,止泻,可用于头痛,牙痛,目赤,热病烦渴等。 冬青属的植物形态为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常绿或脱落,全缘或具齿,托叶小,花小,色白、粉红或紫红,结浆果状核果,通常球形。“三冬茶”中的成分,原植物形态的区别,在于梅叶冬青的花单生,果成熟时黑色;铁冬青的花为聚伞花序,果成熟时红色或黑色,叶背面腺点;至于大叶冬青,花簇生,果成熟时红色。

怎样养栀子花?

栀子花的养殖 ***

1.土壤:宜用含腐殖质丰富,肥沃的酸性土壤栽培,这是北方家庭成功种植的关键。一般可选用腐叶土加腐熟豆饼肥1份,同时掺入一定量的 *** 亚铁,或上盆后用0.2% *** 亚铁或矾肥水淋透3至5次。

2.栽培:用扦插苗和压条苗进行栽植,要保证植株的根系充分舒展,同时用细土把根系中的空隙填实,所填土壤的密度为85%左右,且要注意下紧上松,深度在根系上方1厘米左右。栽后及时浇透水,一般以盆底渗水为宜。

3.栀子花要求的空气湿度较大,北方家庭可在盆垫里放清水,并置一块薄板(3厘米左右),盆中水以不没过薄板为宜,花盆放薄板上即可,要注意经常加水。浇水的原则为干透浇透,浇水以雨水、雪水或发酵过的淘米水为好,如果是自来水,要放置2至3天后再使用。生长期每7至10天浇一次含0.2%的 *** 亚铁水或施一次矾肥水。栀子花夏季宜放树阴下有散射光的地方养护,春夏初秋经常浇水和叶面喷水,以增加湿度。冬季宜放阳光处,停止施肥,浇水不宜过多,可经常用与室温相近的水冲浇枝叶,保持叶面洁净,北方有暖气的房间更是如此。不要把花盆放在暖气片或空调的正面,以避免叶片脱水。

4.栀子花在夏季高温及通风不良时宜发生介壳虫、红蜘蛛和煤烟病。可喷40%的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介壳虫,40%的三氨杀螨醇乳油1000至1500倍液防治红蜘蛛,同时亦可减少煤烟病发生,家庭为安全起见可用洗衣粉液喷洒,亦有一定的效果。

5.换盆:一般1至2年翻盆一次,以春季进行最佳,为了有效防止盆土碱化,每年可进行一次翻盆,换盆前须进行扣盆,扣盆在盆干后略有松动时进行,一般停止浇水10天左右即可。换盆时剪掉部分根子,如病虫根,过繁根,再进行栽植。

6.一般在春季进行,剪去过长的徒长枝、弱枝和其他影响株形的乱枝,以保持株形优美。栀子花为顶部着花,生长季节可适当进行顶部摘心,促进花枝生长,增加开花数量。

栀子花春、夏、秋季均可进行,但以春季3月至4月扦插成活率较高。扦插时从生长健壮的母株上剪取1年至2年生的枝条,截成20厘米左右的插条,每段要有3个以上的节点,剪去下端叶片然后将下端剪口放入500ppm生根粉溶液中快速浸渍15秒钟,取出稍晾干药液后随即扦插。插前在修整好的苗床上按行株距10厘米×7厘米画线打点,并用小木棍在点上打孔,再将插条的2/3插入孔内,用周围土壤压紧后浇水保湿,成活后进行除草、追肥管理,当苗长至50厘米左右即可出圃定植。

施肥栀子花不是十分喜肥的花卉,但是由于它生长旺盛,又受盆土养分有限的限制,所以在生长期内,需要合理补充肥料。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在施肥前1天应停止浇水,施肥的这天同时浇1次透水。9月中旬起停止施肥。成年植株,在6月中旬和8月中旬各增施一次麻酱渣,每次0.5—1两,粉碎后与表土充分混合。

浇水栀子花喜大水,有人叫它“水栀子”。北方春天因风多、风大、空气干燥和降雨稀少,每3天浇水一次,并在放置盆花的周围每日早晚要洒水,以提高空气湿度。夏季入伏后天气炎热,上午要少浇水,下午两点以后浇透水。夏季以软水浇灌为宜,因硬水中含钙、镁盐类较多,这对栀子花的生长十分不利,轻则枝叶变黄,重则很快死去。为了克服土壤和水质的碱性,在生长季节里每周浇一次矾肥水,使振子花保持枝叶浓绿。冬季应控制浇水,不干不浇,长期含水量过多,易造成烂根死亡。

病虫害栀于花经常容易发生叶子发黄的黄化病,黄化病由多种原因引起,故须采取不同措施进行防治。缺肥引起的黄化病:这种黄化病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逐渐向新叶蔓延。缺氮:单纯叶黄,新叶小而脆。缺钾:老叶由绿色变成褐色。缺磷:老叶呈紫红或暗红色。对以上诸种情况,可迫施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标签: 植物全书百毒大全